互联中国公益行动 | 互联网赋能滇池畔古渔村浪漫新生 互联中国公益 互联中国公益行动启动仪式现场
迪丽瓦拉
2025-05-23 12:34:32
0

“薄雾兮乍敛,轻烟兮初收。”元代王升在《滇池赋》中所写朦胧之景,正于眼前徐徐展开。远处,西山在氤氲中若隐若现;湖畔,马鞭草花海在雾霭与阳光的交融中,宛如紫色绸缎般飘逸灵动。5月22日,伴随着游客们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互联中国公益行动”行进式学习团的成员们走进这座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的古老村居——牛恋村,探访“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紫色马鞭草随风摇曳

滇池畔的“恋”与“变”


代表艺术生活的“毕加索牛”

牛恋村为何得名“牛恋”?相传,在古村落建设之初,一头牛被主人卖到滇池对岸,但因留恋本村自然风光和主人照料,这头牛夜间重新游回岸边,“牛都留恋”的故事流传至今,牛恋村因此得名。如今,“牛”成为了牛恋村重要的艺术装置,“蒙德里安牛”“毕加索牛”“云南多彩牛”……六种神态各异的牛雕塑,勾勒出昆明的多面风情。


滇池绿道上,骑行者与漫步者络绎不绝

“叮铃、叮铃……”一阵清脆却不急促的车铃声在耳畔响起。虽不是周末,但滇池绿道上络绎的人群,昭示着这里的蓬勃生机:骑行者如风般掠过,徒步者悠然漫步,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舞者在小广场翩然起舞,将云南的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远处,一棵通过“桥上开洞”方式保留下来的蓝桉树吸引了众人的视线。据了解,此蓝桉树上仅栖息红嘴蓝鹊,这种“独树栖独鸟”的特性,被赋予了“我的温柔只对你一人”的浪漫寓意。“此前,我们在此接待外国使团时,他们听闻蓝桉树的故事,纷纷赞叹‘How romantic’!”工作人员说道。而这便是滇池绿道的“恋”。


蓝桉树上的浪漫誓言

2023年,一部田园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将大理的风花雪月推向大众视野。“昆明滇池绿道的建成,使昆明具备了同样的生态与人文基底。”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为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昆明市采取系列措施,推动滇池生态持续改善,并依托“傍山、看湖、穿林、进湿地、踏田连村”的设计理念,串联46个重点村、八大湿地以及12个文化遗址,让这条绿道发挥生态廊道与产业纽带的双重作用。牛恋村作为绿道上的重要节点,依托步道陆续开发了“骑行+咖啡”“徒步+非遗”等业态。目前46个重点村中,大部分村落已布局民宿等旅居业态,满足“旅居昆明”品牌建设中“居”的需求,上海等地的客源市场反馈热度显著。


牛恋村地标

“近年来,晋宁区全域推广‘候鸟式养老旅居’模式,不仅在牛恋村,包括晋城片区以及双河、夕阳两个彝族乡,都在建设不同主题特色的民居民宿产业,致力满足银龄旅居群体的长住需求。”晋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伟介绍,为让银龄旅居群体“宜居宜乐”,晋宁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配备了4个大型集贸市场,沿线还有社区、居委会自发组织的小市场,充分满足其生活需求。此前,有一对老年夫妇在晋宁区依山而建的民宿山顶草坪举办户外婚礼,纪念二人金婚。两位老人表示,“人虽到晚年,却也享受到了年轻人的浪漫,非常幸福”。而这,便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诠释。在这里,年龄只是数字,生活每天都是新的。

小渔村的“浪漫经济”密码

在滇池南岸,有一村庄“栖水而居,与鱼共悦”,名唤小渔村。村口的“手办牛”雕塑旁有一棵“爱情树”,树干旁生的枝桠形似“一家三口”,因此被村民称为“携家带口树”。

这个曾以渔业为主的自然村,如今以“爱情+民宿”为主题,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打造出“一个人的丽江,两个人的大理,一家人的小渔村”的独特IP。漫步村中,浪漫元素随处可见。在民宿“滇池右里”,露台风光令人赞叹,尤其是“滇池落日美,丹霞满天铺”的夕阳景象,当“橘子色”浸染大地,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一片静谧而又绚烂的温柔之中。


民宿“滇池右里”的露台风光

小渔村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在云南渔夫文化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黄金山看来,小渔村的成功出圈,不仅有滇池独特自然风光的“天时”,更有互联网赋能的“地利”。除传统媒体的宣传造势,小渔村深耕社交媒体平台,将渔家文化和新兴旅游业态根据不同平台调性进行精准推送。“在小红书,我们以‘颜值经济’‘攻略种草’为核心,吸引情侣、团建群体,推广‘楼顶夕阳晚餐’等精致消费场景;同时,我们依托携程等线上预订平台,整合旅游资源,提供住宿、餐饮、活动预约等一站式服务。”黄金山介绍道。借助互联网助力乡村品牌传播与旅游引流,小渔村真正做到了让游客住下来、慢下来。


螺蛳壳红土墙

“这是滇池边为数不多的完整保留的螺蛳壳红土墙房屋。过去,滇池边的原住民有吃螺肉的习惯,当地村民便就地取材,将螺蛳壳与红土混合,加入稻草等,做成夯土墙,距今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了。”小小的螺蛳壳,承载的是村民对滇池的纯朴记忆。上蒜镇党委宣传委员余红继续介绍,在人居环境提升中,像这样的老房子,小渔村在确保其安全的基础上做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既保留了古滇文化记忆,也留住了乡愁。这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活底色,即“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保护是牛恋村发展的‘底线’。业态可创新,生态必优先。”孙伟表示道。正是生态与发展的“双向奔赴”,为百姓“宜业宜创”培育了温暖适宜的土壤。


小渔村的帐篷营地

留法博士户山开设的法式面包房里,“滇法融合”风格的面包散发出独特的清香;毗邻滇池的咖啡厅内,现磨的云南小粒咖啡豆在氤氲热气中苏醒;村民自家的农家乐中,小锅米线、菌物汤等特色美食,让味蕾和嗅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夜幕降临,帐篷营地燃起篝火,人们载歌载舞,火光中映照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在互联网赋能下,这一愿景正逐渐具象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文/图 甄镜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个性化、多元化成旅游新常态,多...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5月23日,记者获悉,2025 ITB 上海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下文称:ITB ...
当童趣撞上粽香 | 台儿庄古城... 五月的运河烟波轻漾,青石板路氤氲着艾草清香。当六一的欢歌与端午的古韵在台儿庄相遇,被乾隆御笔钦点“天...
文化中国行丨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 5月20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览(无人机照片)。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静静伫立着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
“人傻钱多”才去买票观花展,杭... 惭愧惭愧,虽然我在杭州城东公园旁边的老小区蹲过七八年,却是在去年秋天,才被网友告知这里每年春天的绣球...
枣庄山亭:夏日湖畔麦田织金毯 ...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3日讯 夏日的枣庄市山亭区,岩马湖、灵芝湖等水域周边,金色麦田如缎带沿湖铺展,...
我的家乡dǎi得很 我的家乡d... 来源:“人民网+”客户端这里是新疆,一幅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天山山脉宛如巨龙,赛里木湖澄澈如镜,喀纳斯...
网友吐槽入境卡“拖后腿”,泰国... 【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今年以来,赴泰外国游客数量下降引发泰国政府关注。为应对这一挑战,...
从一场大会,看闽东山城的文旅“... 本文转自:人民网李唯一“这座城市很舒服,这里的人也很热情,我会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都来古田。”初夏时节...
“欧洲阳台”吸引力激增背后:航... 【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希腊日前发布的一份旅游业报告显示,2025年希腊旅游业呈上升态势...
新加坡“反正好玩”!银发族赴“... 5月21日,2025新加坡旅游局正式推出中国市场全新营销主题——新加坡 反正好玩。该主题打破传统旅行...
打开“绿色盲盒” 解锁上海郊野... 到上海的郊野公园看看花草、听听鸟鸣、骑骑单车,随着风筝放飞心情,成了很多人的周末首选。自从2012年...
组图丨初夏普照寺 诗意禅境间 ...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3日讯 初夏,踏入泰安普照寺,仿若闯入一方世外桃源。抬眼处,橡树郁郁葱葱,叶片...
北海夏日更新“花”样 北海夏日... 广东南路旁浪漫宁静的蓝花楹。新世纪大道绿化带上盛放的夹竹桃。茶亭路旁的凤凰花盛放。西南大道旁的大花紫...
互联中国公益行动 | 互联网赋... “薄雾兮乍敛,轻烟兮初收。”元代王升在《滇池赋》中所写朦胧之景,正于眼前徐徐展开。远处,西山在氤氲中...
青山绿水与舌尖烟火 黄河之滨绘... 五月的兰州,因马拉松而点燃激情。一条悠悠黄河穿城而过,一碗牛肉拉面唤醒清晨,一片绿树成荫装点两山,一...
“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 2025年5月17日至20日,首届拉萨“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作为西藏文化旅游深度...
文博会大鹏展区:山海创想 文旅...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张宇婷)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在深圳国际...
紫色浪潮席卷山城!两江新区马鞭... 五月的重庆两江新区水土新城正上演一场视觉盛宴!沿着碚荣路东侧延展的700米紫色长廊惊艳亮相,近两万平...
旅游大咖“说”聊城|李伟:流量...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3日讯 5月19日至21日,2025“Passion山东·青春之旅”主题推广活...
“全面关闭”,广州一景区发布闭... 来源:广州日报5月21日,位于广州增城的何仙姑景区发布《何仙姑景区八仙山闭园公告》。公告中提到,“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