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1.28亿流量背后,川渝博物馆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文化中国行完整版贵州 文化中国行非遗重庆年
迪丽瓦拉
2025-05-19 12:03:03
0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资料图

博物馆,是文明的容器,也是连接时空的桥梁。

在巴山蜀水勾勒的文化版图上,川渝两地正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纽带,携手编织出一幅博物馆协同发展的瑰丽长卷。

2024年,两地博物馆接待观众1.28亿人次,是2020年的2.4倍——这组数据不仅折射出文化消费的强势回暖,更勾勒出川渝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上扬曲线。

在数字化席卷的文博生态中,两地博物馆做了哪些有益尝试?接下来如何锚定新方向?

近日,“2025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在渝举行,两地文博界以智慧碰撞,共同描绘出川渝文博事业发展新图景。



“2025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在渝举行。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文博跃迁——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近年来,文博热潮涌动,川渝博物馆持续火爆“出圈”。今年“五一”,两地博物馆门票售罄、预约爆满频频上演,尽显文化魅力。主会场发布的川渝文博五年“成绩单”,更以亮眼数据展现出文博事业发展的强劲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川渝备案博物馆总数598家,其中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两地年均举办超3000场展览、4.4万场社教活动,较2020年均有明显增长。

2024年,川渝两地博物馆共举办常设展览1606个、临时展览1617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牢记嘱托战贫困巴山渝水换新颜——重庆市脱贫攻坚展》、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展》等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小粉炉文创。三峡博物馆供图

文创产业发展也可圈可点。2020年-2024年,两地文创产品种类从6605种增长至12879种,收入增长319%,达4.5亿元。三星堆盲盒、三峡博物馆小粉炉系列等爆款成为文化消费新宠。

在服务创新上,川渝两地博物馆探索亲民化路线,实现快速“破圈”。2024年,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占备案博物馆总量的90%,全年共接待观众12802余万人次,是2020年接待量的2.4倍,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地博物馆的数量、质量、规模均呈现良好势头,对西南地区博物馆发展发挥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盛建武的评价,道出了行业共识。



游客参观三峡博物馆。资料图

五年深耕,川渝文博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两地携手守护文明根脉、激活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与生动实践。

协同发展——

从“区域合作”到“文化共生”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之下,川渝文博事业的协同发展,已从单纯的区域合作迈向了文化共生的新阶段。



川渝馆藏精品玉器及金银器展,金面罩展出。资料图

2022年,川渝博物馆联盟成立,联盟成员联合策划了一系列精品展览:《金玉良缘——川渝馆藏精品玉器及金银器展》中,成都金沙遗址的金面罩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玉璋跨越时空对话;《花开并蒂——巴蜀青铜文明特展》里,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与青铜兵器共同诉说巴蜀先民的智慧与内涵。

此外,连续多年举办的“巴山蜀水”文创展,更是将两地特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今年的文创展,川渝两地50余家博物馆共带来包含三星堆面具冰箱贴、永川龙手办模型等文创顶流在内的近600余种文创产品,在逛展群众中引发热议。



“巴山蜀水”文创展。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文创产品的联合开发成为川渝文博融合发展的“破圈”赛道。两地通过IP授权、联名合作等创新模式,打造出多款现象级文创产品。三星堆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系列文创,将古蜀青铜面具的神秘与三峡文化的雄浑相融合,设计出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盲盒、文具、服饰等产品,一经上市便引发抢购热潮。

这些爆款的诞生,不仅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更让巴蜀文化以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新宠。



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落地。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罗盛杰 摄

在机构协作与资源整合层面,川渝两地持续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主会场活动中,“川渝文物鉴定中心”“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双双落地。

“川渝文物鉴定中心”将整合两地专家、科技及学术资源,构建一体化文物鉴定服务体系,为巴蜀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动力;“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将策划推出系列主题展览,并联合开展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红色研学线路开发等项目,实现两地展览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正如盛建武所言:“几年来,川渝两地凝聚百余家博物馆的力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区域合作之路,文化共同体特质愈发鲜明。”

多元突破——

在“共性”与“个性”中探寻新路

在今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引领下,川渝文博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探索发展新路径。

在5月17日举办的川渝博物馆联盟年会上,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武彦表示,面对时代变革,两地博物馆要让科技拓展边界、以人文精神为内核、学术研究为根基、文化认同为纽带,书写新时代“蜀道新篇”。



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资料图

具体而言,要携手推出巴蜀文化系列精品展览,精心策划“川渝博物馆暑期研学季”等品牌活动;大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物保护深度融合,通过大馆牵头、以大带小方式,探索共建共享川渝文物数字资源库,开发数字孪生考古场景、区块链文物溯源系统,让巴蜀文化遗产在云端“活”起来。

这些提议引发两地文博界强烈共鸣。盛建武进一步提到,川渝两地要发挥好三峡文物保护基地的平台优势,既守护好三星堆、金沙遗址、龙骨坡遗址等“超级IP”,也要关注中小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让巴蜀文物走进大众生活。



游客参观三星堆博物馆。资料图

在国际化视野下,川渝博物馆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构建长江上游文博共同体,推动两地精品文物“组团出海”,让青铜面具、汉代画像砖等文物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使者”;在文创领域,川渝要强化IP协同开发,将巴蜀特色文化符号转化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立足新时代,川渝文博以文化传承为根据,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正为全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川渝力量”,助力古老的巴蜀文明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责任编辑:常涵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迪士尼第9个主题园区开建!... 今天(5月19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迎来双重惊喜全新蜘蛛侠主题园区正式破土动工与此同时一场为期17天的...
推荐几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宝藏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今天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近年来,“文博...
5·19中国旅游日丨景区门票优...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重庆市分会场暨“渝味360碗”忠县美食文化活动开幕尝一尝有着奇香的忠...
英雄山风景区,怒放的虞美人花 ... 钢哥 摄英雄山风景区,怒放的虞美人花英雄山风景区,怒放的虞美人花英雄山风景区,怒放的虞美人花英雄山风...
黄浦江龙华码头启用!游船+百业...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黄浦江畔传来汽笛长鸣,龙华码头正式启用。这座由亚洲最大百年水泥厂码头蜕变而...
宿说大理 | 传家合院:在苍洱... 苍山如屏,洱海若镜,当旅人推开传家合院的木门,温润的木质气息裹着淡雅的花香扑面而来,仿佛一脚踏入了大...
中国旅游日丨“旅游+”模式激活...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5月19日,第15个中国旅游日,“旅游+生态”“+乡村”“+文化体育”等形式...
“五一”后的荣昌“还很热”?三... 今年“五一”假期后,重庆市荣昌区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据最新统计,5月6日至18日,荣昌区内三大特色景区...
文化中国行丨1.28亿流量背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资料图博物馆,是文明的容器,也是连接时空的桥梁。在巴山蜀水勾勒的文化版图上,川渝...
昆明这个网红打卡点焕新!10月... 5月18日海晏村发布公告计划在2025年9月30日前对海晏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下为详细内容海晏村...
2025“Passion山东·... 从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为贯彻落实山东全省提振消费工作大会和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精神,...
商代遗址“活”起来!大辛庄遗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5月18日,大辛庄遗址公园主题活动在大辛庄遗址博物馆举办,这也是该博物馆自...
东营:“小村”博物馆 内有大“...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不少学生和市民选择去博物馆参观,在东营市东营区...
“5·19”游云南,多个景区大... 2025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是“锦绣山河,美好旅程”值此“中...
宁德古田:以文兴业,千年古县“...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林盈一个千年古县能有多少种“诗和远方”的可能?在翠屏湖的潋滟波光中泛舟品...
国际博物馆日各大博物馆推出丰富... 5月18日,观众在深圳博物馆金田路馆参观。在深圳博物馆金田路馆,古琴表演让观众沉浸于悠悠古韵之中。深...
丰富多彩!“5.19中国旅游日... 2025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值此“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于5月19...
感受今日“霞客精神”(边城见闻...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李茂颖 屈 佩 徐霞客当年住过的李家大院老宅内景。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李孔正在...
打造更有看头的博物馆(国际视点... 本报记者  黄培昭  孙广勇  张慧中 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已基本完成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