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米长的国宝级图卷,成为“画中人”是种怎样的体验?从纷纷落雪的北国冬日,到朵朵桃花的江南春色……每一秒都太好出片啦!
5月13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代快报携手推出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沉浸式展览,正式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8号展厅亮相。新展立即成为热门,圈来一大堆“粉丝”拍照打卡。
从2D到3D,国宝级图卷“活”了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沉浸式展览的内容,源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所藏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
图卷汇聚运河沿线8省市15位书画名家的笔墨。丁帆作序,杨志纯题跋,夏坚勇、叶兆言等文学名家撰写各篇章文字介绍和题记,全部文字由孙晓云书写,赵彦国治印。画卷分为“中国古代伟大创举”和“新时代辉煌篇章”两部分,诗、书、画、印和谐交融。
在720°的全景展厅中,《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沉浸式展览这幅2D国宝长卷的“升维”,展开一个3D世界。让人如同畅游在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在这里,你可以围观运河开凿、发展、西进、通航的进程,也可以畅游千里,打卡运河两岸的山川新貌、春夏秋冬。
穿越2500年,运河沿线美景尽收眼底
踏入展厅,一场领略大运河2500年历史的穿越之旅就此展开。
时光拉回到春秋时代的吴国,劳工们在河道上忙碌不停,一锹锹土被挖出,河道也随之慢慢向远方延伸。
转眼来到隋代,波光粼粼的运河水面上,一艘极尽繁华的龙舟缓缓前行,后方浩浩荡荡的船队,绵延数里,场面宏大非凡。
夜空中,一盏盏孔明灯冉冉升起,恰似点点繁星。汴京的繁华盛景尽现眼前,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仿佛把人一下子拉回到千年前热闹的街市中。
云端,雄鹰盘旋翱翔。忽必烈身披战甲,骑马立于山头,身后是大一统后的山川河流、城镇村落,彰显出大运河见证的宏大历史格局。
720°环幕光影,还勾勒着千里运河的春夏秋冬。
脚下的地面泛起粼粼波光,头顶飘来细密雪花,恍惚间站在了千里之外的京津运河畔,燃灯佛舍利塔在雾凇中若隐若现。推开窗,运河秋景如画卷般铺展,金灿灿的银杏叶飞舞,小灯笼似的柿子挂满枝头。
乘船沿河南下,窑湾码头畔,盛夏的热浪裹挟着荷香扑面而来;苏州盘门城楼旁,三月的桃花像被春风点燃的云霞,纷纷洒落的桃花瓣,一时让人分不清是数字幻境,还是千年运河的真实模样。
8分钟“硬控”全场!观众:根本不想走
有深度又有颜值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沉浸式展览,亮相当天就圈粉无数。早上9点,博物馆刚刚开放,观众们便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8号厅。
有人席地而坐,仰着头,目光紧紧锁定在不断变幻的光影之上。有人高举手机,试图捕捉最美的瞬间……很多小朋友激动地在展厅里蹦蹦跳跳,拉着身边大人的手,不停地问这问那,眼里闪烁着好奇的光。
沉浸式展览是8分钟循环播放的,不少观众看了一遍又一遍。
来自安徽芜湖的林女士笑着说:“真是被大运河美‘晕’了!”来自大连的柏女士也有类似的体验:“像乘着一条行驶在大运河上的船,能看到两岸的风景不断变换。”
苏州外国语学校相城校区小学部的学生于诗涵特别兴奋:“以前我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大运河,今天看这个展览感觉大运河就像活了一样。”
观众刘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是一路从天津到洛阳又到扬州来的,“正好都是运河节点城市,今天又正好赶上《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沉浸式展览,真是很巧了。”刘先生说,展览所营造出的光影世界让人很有沉浸感,“可惜人太多了,总感觉有些画面还没看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 张文颖/文 吉星 钱念秋/摄 钱念秋/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