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尚青龙 通讯员 赵阳
为了解青岛旅游市场发展现状,日前,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面向景区、旅行社、游客等群体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青岛旅游的认可度高,超六成受访者认为青岛旅游品牌国内领先,同时受访者主要提出四点期盼,近七成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历史遗迹的旅游开发力度,多开发针对年轻人的创新旅游业态。
“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是青岛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鲜明写照,也是青岛旅游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作为享誉全国的滨海旅游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青岛旅游的宝贵财富。蜿蜒绵长的海岸线、灵动秀丽的山脉、冬暖夏凉的温润气候构成中国最具特色的滨海观光体验之一,崂山山海交融的壮阔风光,栈桥人鸥共舞的和谐画卷,信号山、小鱼山周边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独特景致,琴屿路、小麦岛公园海风吹拂的浪漫氛围,都深深地吸引着各方来客。文化资源方面,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保存着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琅琊台遗址、板桥镇遗址等历史文化,纺织、啤酒酿造等特色工业文化,即墨花边、胶州剪纸等民俗技艺各具特色……调研显示,60.2%的受访者认为青岛旅游品牌国内领先,75.0%的受访者认为自然景观是青岛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89.8%的受访者认为青岛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对推动青岛旅游更好发展,受访者主要提出四点期盼。
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受访者希望,能够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建立更为有效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引导村镇融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文化价值挖掘、重大项目引入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打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主题线路,支持开发更多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旅游项目,创造更多面向新需求的旅游空间和消费场景。调研显示,56.8%的受访者认为大力促进文旅融合是推动青岛旅游市场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69.3%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历史遗迹的旅游开发力度,61.4%的受访者建议深挖本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展示形式。
打造旅游产业新增长点。受访者希望,能够加大文化娱乐项目的开发力度,改变“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传统旅游发展模式,注重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和夜间经济,改变青岛旅游“夏天强冬天弱、白天强晚上弱”的局面。在营造文旅消费场景、消费氛围上多下功夫,进一步关注不同年龄群体旅游消费需求,引导文化创意、时尚生活、科学技术等成为旅游市场创新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调研显示,63.6%的受访者认为应防止旅游项目同质化,68.8%的游客认为应多开发针对年轻人的创新旅游业态。
持续提升旅游综合体验。受访者希望,能够加强旅游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关注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服务,注重全方位提升景区品质和便利性,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针对不同景区需求,在旅游旺季合理调整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加强重点路段指挥疏导等,综合运用柔性执法和人性化管理,提升游客综合体验。继续强化市场监管,推行诚信商家认证,加强服务质量监测,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相关服务提质升级。调研显示,73.4%的游客认为应当加大旅游市场价格管理力度,60.9%的游客认为应当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提升旅游宣传精准度。受访者希望,能够充分挖掘青岛旅游营销亮点,将城市形象塑造得更加鲜活、生动,用好新媒体渠道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有效提升游客来青旅游的体验感、满意度和获得感。创新旅游宣传推广手段,为本地景区和旅行社沟通交流搭建平台,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形成旅游宣传合力。调研显示,71.6%的受访者建议拓宽旅游宣传推广渠道,加强对银发族、年轻群体、亲子市场等细分市场的精准营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