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雪山脚下的农忙画面真漂亮!这是我在摩旅新疆克州木吉乡时,偶然一瞥便被深深震撼到的场景。虽然已是八月下旬,帕米尔高原周边的雪山依然戴着洁白的帽子,看上去既伟岸又不失唯美,而山脚下却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农耕景象,说实话,太出乎我意料啦!
沿着G314国道骑行,转过一个山口,眼前的景象突然开阔起来。金黄色的麦田像一块巨大的地毯铺展在雪山脚下,与远处连绵的雪峰形成鲜明对比。几位柯尔克孜族农民正在田间弯腰劳作,他们鲜艳的民族服饰在麦浪中时隐时现,宛如跳动的音符。更远处,几台拖拉机正在翻耕土地,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形成朦胧的光晕。
这里的农耕方式既传统又现代。一些年长的农民仍在使用手工镰刀收割,动作娴熟而富有韵律;年轻人则开着拖拉机在田间穿梭,发动机的轰鸣声回荡在山谷间。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灌溉系统——从雪山融水引来的溪流被巧妙地分流到每一块田地,清澈的水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条条银色的丝带缠绕在金色的麦田上。
一位名叫阿迪力的柯尔克孜族大叔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他家的土坯房就建在麦田边上,院子里晾晒着刚收获的麦子。阿迪力告诉我,这里的农作物生长周期很特殊:“我们四月播种,九月收获。别看现在雪山还在,地里的温度已经够庄稼生长了……。”
稍作推托后,我便不再矜持,跟着阿迪力去参加村里的“帮工”活动。据说这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农忙时节邻里互相帮忙。二十多人一起在一大片麦田里收割,有说有笑。年轻人比赛谁割得快,老人们则坐在田边弹着库姆孜,悠扬的琴声飘荡在雪山下。休息时,大家分享着馕和奶茶,孩子们在麦垛间追逐嬉戏。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最纯粹的农耕乐趣。
夜幕降临后,我借宿在阿迪力家,他拿出珍藏的马肠子和酸奶招待,并向我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我爷爷说,以前这里都是牧场,后来开垦成农田。现在虽然有了拖拉机,但我们还是保留着很多传统农具。”他指着墙上挂着的木犁说,“这些不仅是工具,更是我们的记忆。”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离开木吉乡时,公路两旁连绵不断的雪山、麦田、农舍、劳作的农人,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让我频频回首。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耕场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尤其这里还是边境地区。或许,这些非刻意营造的景观才是我们神往已久的最真实,最动人的风景吧,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