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义市地标建筑。

临水村民俗活动热闹开演,非遗展演点亮乡村夜,传统年俗引客来。

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偶影人生”展风采,非遗技艺传经典。

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二百三十九种野生动物,设有多处观鸟台,游客在此能观赏到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孝义老城是一座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今引来众多市民游玩打卡。

孝义市城区一角。
今年国庆节,孝义老城南稍门前,彩旗招展,鼓乐喧天。当“孝义老城正式开启”的声音响起时,这座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老城新生,是孝义市以文旅融合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生动缩影。从单一的煤炭经济到多元的文旅业态,从工业独大到“工业强市+文旅富民”并驾齐驱,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这里加速铺就。
文旅融合的战略选择: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
作为资源型城市,孝义经济曾经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城市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孝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精心擘画“一城一河一湖”文旅融合新蓝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一手抓工业强市,一手抓文旅富民”成为孝义市新的战略选择。据了解,2025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榜单孝义位居第91位。
如何让文旅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孝义市“软硬兼施”。
一方面,政策创新为文旅融合提供有力保障。“前三年房租全免,还有创业补贴,只要是符合全市文旅业态规划布局并且入驻景区景点内经营的商户或企业,都可以享受到这一政策。”孝义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武姝君拿着手里的《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介绍道,“我们还设立了2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目的就是要支持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同时打造更多有前景的新业态。”据了解,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孝义出台多项政策,为文旅升级注入强大动力:调整“过夜游”奖补标准等文旅优惠政策;创新推出全国首个聚焦女性群体的文旅优惠政策——《孝义市“最爱妈妈的城市”文旅优惠政策》,精准对接“她经济”“银发经济”“家庭经济”。
另一方面,优质的文旅服务吸引八方来客。“村超”“面食超级联赛”引来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乡村大舞台、明星音乐节等文化盛宴接续上演;三晋面食小镇、孝义豆腐宴等特色文旅餐饮品牌蒸蒸日上。“孝义对待游客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庆假期从太原驱车而来的李明一家在临水面食小镇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后,赞不绝口,“不管是服务员还是门口保洁阿姨,会推荐合适的菜品,关注你的小需求,临走时还会致意欢迎再来,这些细节都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众人拾柴火焰高,文旅融合的成效已经显现。国庆假期孝义市文旅市场共接待外地游客约126万人次,核心景区接待游客94.42万人次、同比增长276%,实现旅游收入2043.6万元,是去年的33倍。更为重要的是,文旅产业直接带动全市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同步增长,6200余名群众通过在各景区景点开铺、摆摊或参与文旅保障服务等,带动增收超过400万元,文旅富民的成效得到充分验证。
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三大业态交织并进
从2004年开始创建文明城市起,孝义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荣誉,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孝义市成功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这一过程中,“一城一河一湖”的构思悄然融入了孝义人民的生活。
漫步胜溪湖森林公园,湖泊溪流相映成趣,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假山瀑布错落有致,置身其中,仿佛面对的是一幅异彩纷呈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这座集休闲、娱乐、游览、健身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整体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融合了现代城市公园功能需要,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审美水平。
抬眼望去,不远处就是孝义老城。这座堪称我国古代县级城市标本的老城于2023年9月通过招标引入百强企业鹏飞集团参与复建。“以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现在可真是大变样了,国庆假期带我爸妈来了一趟,他们都说环境变好了,老城的红火味儿又回来了。”晓艳是土生土长的孝义人,对于老城的变化,她惊喜不已。如今,漫步孝义老城,游客们既可以在“若水雅院”内体验传统茶艺,也可以在对面的“珍馐里坊”美食街上,品味孝义羊肉、碗团、小酥肉等地方小吃;还可以漫步古城,在青砖黛瓦间触摸千年文脉,欣赏皮影戏、碗碗腔等非遗展演。
在孝义老城熙熙攘攘之时,距离市区十余公里的曹溪河文旅康养示范区内的孝义康养旅居中心却一派静谧祥和,阳光洒进房间,晒得人暖洋洋的。“这里住着很舒服,一个月1300元,包吃包住,还有大医院的专家经常来坐诊。”86岁的遽时迈老奶奶正准备去吃饭,自从住进这里以后,她的精神头十足,“这儿非常适合养老,既可以在室内做理疗,也可以去不远处的月季园逛一逛,心里亮堂!”
“我们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的特色康养项目:普惠型的慈孝居、适合旅居的乐游居,以及融合中医理念的颐养居。”据孝义市孝勤服务中心总经理苏祖凡介绍,康养旅居中心共有房间160余间,设置床位650张,国庆假期所有房型几乎全部住满。
驱车沿曹溪河而行,既有普佛寺、笔砚台、药王庙等文物古迹,又有春花夏荫秋果冬雪的四季之景,沿河而建、依山而居的7个村庄各有特色,闲置民房被开发建设成民宿,草莓、柿子采摘成为新业态,500亩月季园可供全年龄段游客游玩。
在孝义文旅融合的版图上,“一城一河一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功能互补、资源互通、业态互融,共同构建起一张覆盖历史、生态与康养的立体网络。三大板块在相似的文化底色与差异化的定位中,形成了“古城承载文脉、河域联动乡野、湖城赋能生活”的协同发展格局,塑造出“全域皆景区、景城一体化”的发展新范式。
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非遗焕新与乡村振兴并举
当千年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当乡土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孝义文旅融合的实践在文化传承创新与乡村差异化发展中找到了更生动的注脚。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为孝义文旅融合注入灵魂。目前,孝义市拥有国家级、省级保护项目14项,皮影、木偶、碗碗腔“文化三绝”更是声名远播。在贾家庄传统村落代表性非遗体验中心,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鲜活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剪纸、面塑等技艺在传承人手中焕发新生,游客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可以亲手操作、体验制作过程的参与者。正带女儿看手艺人制作“影人”的李女士说:“我挺愿意带孩子来这里玩的,能够让她了解我们国家的非遗,这就是旅游的意义所在。”
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激发出乡村新的活力。孝义市秉持“依一方水土、育一村风韵”的理念,推动9个入选吕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村庄各展其长。临水村借“百企带百村”契机,投资近2亿元倾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起“农业+旅游+教育+观光”综合体,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范式。走进今年新开业的面食小镇,猫耳朵、剔尖等数十种山西面食汇聚一堂,面食争霸赛、面艺表演等活动精彩纷呈。从太原来的游客刘雨欣对临水村的面食赞不绝口:“很多面食的做法还是第一次见,这次吃过瘾了!”
与此同时,其他村庄也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走出了不同的振兴之路:仁义村深耕红色文化,打造“文艺+体验+互动”多元场景,村内毛泽东像章收藏纪念馆陈列的十万余枚像章令人叹为观止;东盘粮村的民族声乐演唱会、大孝堡镇的“镇村同庆迎华诞”、新义街道贾家庄的“婚俗”展演等活动轮番上演,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这种“一村一品”的格局,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让每个村庄都在文旅融合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和价值。
从依赖资源到文化托举,从工业独大到多元并重,今天的孝义正在谱写一曲资源型城市破茧成蝶的时代和声!这不仅仅是从“煤城”到“文旅新城”的华丽转身,更是一场关于发展理念的深刻革命——资源会枯竭,但文化的活水却能奔流不息;产业会迭代,但以融合为径的转型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文:秦嘉良 图:武姝君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