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的琅琊古城旅游区,自2024年2月开业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该旅游区游客突破30万人次,同比增长46%,单日最高接待量达到7.8万人次,“琅琊古城和古风的适配度”话题冲入抖音平台全国种草榜TOP10,全网综合曝光量超5.2亿次。琅琊古城迅速“爆火”,强势进入了人们视线。
临沂市河东区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优势明显,近年来大力实施“旅游兴区”发展战略,聚焦“一城一带一区”,积极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依托琅琊古城 打造演艺之都
“一城”即琅琊古城,依托琅琊古城将临沂多元文化创造性转化、沉浸式表达。
琅琊古城以全园沉浸的创新理念,再现了盛世琅琊的全景画卷,是一站式琅琊文化体验地。景区内布局了七大核心街区,一街区一主题。融入七大精彩玩法,如立体沉浸式演艺、换盛装穿越等,带给游客一场创新深度体验游。景区推出的《国秀·琅琊》《只此琅琊》《水秀》《火秀》等大型旅游演艺,以及散布景区各处丰富多彩的游娱演艺,已累计演出超3万场次,其中核心剧目《国秀·琅琊》已演出超1100场次,观演人数达200万人次。
据琅琊古城创始人、山东乐华文旅集团董事长刘云峰介绍,琅琊古城景区采用全新的数字化技术等创新手段,依托“大型室内旅游演艺+沉浸式全景式演艺街区+N”模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消费动能,构建“体验引流—消费转化—复购增收”的闭环。 为充分发挥琅琊古城龙头带动作用,景区正在实施演艺提升、业态提升等“六大工程”,建设马战秀场、马戏大剧院、沂蒙红剧院等“十大项目”。2027年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可实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带动就业5000余人,成为拉动临沂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建设滨河旅游带 拉长文旅产业链
“一带”即滨河旅游带,以文化艺术体验为主线,打造观光、休闲、运动、美食、民宿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带。
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曹文栋介绍,河东区精心打造了8条区级特色旅游线路、6条镇街特色旅游线路,将分散的景点串珠成链,通过琅琊古城“演艺+游娱+消费”模式带动,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1—3天,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2025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452.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4%。
依托河湾公园等滨水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城市近郊游,上半年举办露营季、艺术季等活动80余场次,吸引游客11万余人次。深挖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消费引擎;升级12个红色研学主题产品,优化3条红色精品线路,建设“沂蒙红”思政教育综合实践基地,还原“渡淮入鲁”等八大场景,融合室内讲解与室外沉浸式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餐饮、住宿消费。激活龙园博物馆群的传统文化消费价值,围绕9个特色博物馆,开发多种特色文创产品,形成“观展+购物”闭环。举办“花朝节”“浓情端午”等节庆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展演售卖。依托家风馆推出研学课程与礼仪体验,构建“参观—体验—消费”链条。
突破汤泉旅游 打造温泉文旅健康城
“一区”即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以汤头温泉为核心,打造温泉文旅健康城。
汤头温泉是全国“四大天然甲级温泉”之一,汤泉旅游度假区是山东省唯一一家温泉类省级旅游度假区。发挥温泉资源禀赋,以“温泉+”促进业态融合。聚焦“温泉+康养”,临沂市人民医院在观唐温泉设立中医馆,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进驻龙园景区。聚焦“温泉+教育+研学”,深化本地中高等院校与温泉企业产学研合作,年均输送康养人才160名,建立艺校、财校研学实习基地。聚焦“温泉+文化”,打造在地文化IP,创排小剧《赶头汤》《温水侯判案》,将赶大集、夜泡汤泉等民俗融入古镇;温水侯街、温水乡落地12家非遗体验项目。聚焦“温泉+赛事+节庆”,策划温泉季、音乐季等活动,举办山东省全运会舞龙舞狮大赛、元宵节烟花秀等8场活动。聚焦“温泉+冰雪”,举办琅琊勇士冰雪嘉年华等活动。聚焦“温泉+商业”,打造温水侯街(康养)、神泉路(购物)、观唐街(美食)3条特色街区,带动温泉旅游消费。
“文旅兴、百业旺。河东区将加大支持和招引力度,做强‘一城一带一区’,提振文旅消费,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曹文栋表示。
文|记者 李希平 □ 董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