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六月近如何?极目黄陂景亦多;荷芰香中渔歌歇,菱花窝里画船过。火云出岫潮翻锦,绿树环堤鸟弄歌;消夏维舟曾此泊,烟波无际入吟哦。”这就是清代诗人任奕铣为合肥庐江县黄陂湖精心创作的诗篇《黄陂夏景》,竟然敢将黄陂湖的景致跟杭州西湖相媲美,我在路过的时候,自然是要过来一辨真假的。
作为曾经在当地颇有些影响的“庐江八景”之一,当我真正地身临其境后,却觉得“不过如此”,虽然岸边一溜儿的堤坝既宽敞又平坦,但举目四望,再用无人机航拍,镜头里却满是生机盎然的绿意,以及被纤细堤坝分割出来的一片片荷塘、鱼塘和池塘。
而中心最开阔的水域,则漂浮着一片片略显杂乱和随意的荷花,又或者是些我不认识的藻类。总之在俯瞰镜头中,它们一茬又一茬地簇拥在一起,展现出深浅不一的各种绿色,荡漾在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湖面上,自然风光格外旖旎。
虽然附近的绿意葱茏之中隐隐约约可见村庄和民居,但大多都非常分散,关键是沿着湖边堤坝骑行半圈,除了一些展示野生鸟类的广告牌外,几乎找不到值得留连的人文风景,更别提珍贵的文物古迹了。
据说在清顺治十三年(1656),本地知县孙弘喆曾主修《庐江县志》,将散记于民间的诸多景观进行归纳,以县境内东南西北四乡山水,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遴选出绣溪春涨、黄陂夏莲、凤台秋月、白石冬雪、冶父晴岚、金牛晚眺、青帘渔火、水濂雨声为“庐江八景”,并绘制八幅山水画作配图,载入志书。显然不知道中间是出了什么波折,造成了黄陂湖一度被荒废。
好在近年来,庐江县大力推进了黄陂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实施退耕、退渔、退养“三退”还湿,开展植物复建、鸟类栖息地保护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奈何我路过的时候有点来去匆匆,虽有观鸟之意,却没有拍到鸟的运气。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欢迎有正义感的网友读者看见“盗版”向内容平台举报和投诉。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建议自驾过去比较方便,因为在地图上,黄陂湖和黄陂湿地是两个相邻不同地方,它们周围都没有被开发的迹象,所以公共交通略显不便,到湿地可以乘坐L208路藕塘支线或L248路,到“邓湖村”站下车;到黄陂湖则可以乘坐地L208路藕塘支线到“徐院”等站点下车,走过去会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