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黄山市境内有一条路,串联黄山风景区、宏村、西递三处世界遗产,被称为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它是安徽省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是“交通强国”试点项目,旨在串联世界遗产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并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10月下旬,大皖新闻记者对这条路进行了探访。
让游客看得清进得畅
黄山市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起点始于黄山区黄山景区南大门,沿205国道经汤口镇寨西、冈村,休宁县蓝田镇儒村,过儒村后沿S476省道至塔川村,宏村镇,再沿着G530国道至石山,沿S479省道经西递古村落,终于西递叶村。该风景道于2020年5月21日开工,2021年1月31日完工。

黟县塔川景区。殷平/摄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风景道,全线工程设施良好、路况质量优良,平纵相适、舒缓相间,路面平整密实,标线、指路牌等交通安全防护设施齐全规范,路侧边沟与自然水系连接畅通,路基、边坡防护设施亦突出地域特色,与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相融合,既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又能体验山区驾驶的独特乐趣,让更多游客“看得清”“进得畅”。并且对外交通十分方便,途经G205、S476、G530和S479四条普通国省干线,并与G3、S42、G0321、G56等高速相通直达,为进一步强化大黄山区域联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挥交通优势。
据介绍,风景道沿线设有8处生态景观憩息地、1处观景台,还设有厕所及5处港湾式停车带、2处道班驿站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三棵树”成网红打卡点
“三棵树”是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沿线设置的一个文化展示点,现在已成为热门的“微景区”打卡点。
“三棵树”微景区位于休宁县蓝田镇儒村村,因有三棵年龄均在250年以上的苦槠树而得名,被称为“皖南一绝”。景区还有一座明代的石拱廊桥,很有历史沧桑感。道路改造提升前,“三棵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结合“最美丽风景道”建设,铺设草坪 100 平方米,修葺河塝 150余米,新增游客休息区 1 个、步道 50 余米及1个免费停车场。

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穿过“三棵树”微景区。殷平/摄
儒村村党总支书记吴志军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因风景道带来的交通便利,引来很多人到三棵古树下拍照打卡,使得这里成为网红景点。这里人气最旺的时节是夏天。人们来这里除了拍照打卡,还要玩水。石拱廊桥下的河叫夹溪河,是新安江的源头水。
大皖新闻记者看到,夹溪河有几十米宽,现在是枯水期,河床全是粗碎石子。据吴志军介绍,夏天丰水期,这里水清、流速缓慢,每天有二三千人来这里玩水,使得这里的民宿一房难求。目前,儒村的民宿有30多家,有不少是青年还乡开办的,也有招商引资过来的高档民宿。有的民宿一个夏季就能挣十几万。
在免费停车场,大皖新闻记者遇到一位从河北张家口自驾来的游客刘女士。她说是从浙江湖州自驾,准备到宏村的,路过此地,觉得风景好,就停了下来。下车一看,这里的山川溪流,太美了。她准备在这里停留几个小时,享受一下这里的自然风光,再出发到宏村。
塔川景区转向“体验经济”
从三棵树微景区沿风景道开车约20分钟,便到了赏秋看红叶的大热门景点黟县宏村镇的塔川村。塔川村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地处宏村景区至黄山风景区必经之路,一直以来因秋季红叶景观闻名遐迩。
为了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黟县一方面通过“外联”打通全域循环,向上争取资金建成1.5公里生态漫游步道实现人车分流,串联起卢古、塔川、胡村、横山等周边村落,有效缓解了景区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坚持“内通”破解停车难题,通过“硬件升级+智慧管理”改造核心停车场,新增100余个标准化车位,有效缓解景区旺季停车“一位难求”的困局。

经过黟县塔川及卢村的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殷平/摄
据宏村镇塔川村乡村推介官张琴、塔川驻村工作队员汪胡颖介绍,为了让游客玩得尽兴,塔川村今年打造了多个景观节点,如稻田音乐剧场,将邀请民间歌手驻唱;农耕文化展示长廊、红叶科普馆等。游客来塔川观赏红叶之余,还可以观看音乐会;吃村宴,就是吃当地的特色菜;割稻,塔川有上百亩金黄的水稻等待收割。游客可免费割稻,体验丰收的快乐。
据介绍,塔川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总量达3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当地各类创新业态的不断培育有效增加了游客停留游玩时间,推动旅游消费结构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转型。
民宿产业也蓬勃发展。目前塔川村有72户经营民宿、农家乐等,提供了300余个就业岗位,村内民宿年经营性收入超4000万元,形成了极具本土特色的“塔川民宿群”。
推动黄山旅游走向全市域
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有效串联起沿线的黄山、宏村、西递、太平湖等著名景区串成线,以及众多的奇山秀水、乡村田园和文化遗存等旅游资源,让更多游客进得来、进得畅,推动黄山旅游由几座山、几个知名景区走向全市域。
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以路网和资源的双重有效衔接,挖掘出乡村旅游的更多可能和潜能,真正发挥公路交通“一路通,百业兴”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交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主要有:
游憩产业。沿线有众多景点及驿站,配套水电、安全监控等基本设施,满足自驾游客深度体验需求。当地政府依托世界遗产道整合住宿、景点门票及餐饮优惠,年服务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收入增长25%。
农业及乡村经济。风景道沿线增设售卖集市,打造“徽味市集”,展销黄山毛峰、徽墨酥、香榧、贡菊等本土特产,引入直播电商等销售方式,实现“线下体验+线上订购”一体化服务。其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游客,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经济。

休宁县五城镇星洲村237国道上的龙湾桥。殷平/摄
研学(摄影+绘画)产业:世界遗产道串联黄山、宏村、西递三大世界遗产,吸引众多高校学子参与研学、写生、画作、摄影等,推动教育研学一体化发展。
旅游+夜间经济新业态:通过灯光设计,提升风景道沿线的夜间景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沿线诸多景点推出夜市、夜间文化演出等活动,丰富夜间旅游产品,激活夜间经济。
大皖新闻记者 许大鹏 殷平 通讯员 郭霞
(安徽网)
上一篇:南京莫愁湖“网红”乌桕,层层叠叠的斑斓把秋意拉满 南京莫愁湖秋景图片 南京莫愁湖公园乌桕树介绍
下一篇:珠海深夜暴击!日月贝灯光亮起的瞬间,整座城市都成了深海秘境 珠海日月贝灯光秀每天都有吗 珠海日月贝傍晚灯光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