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雪婷
近日,潍坊临朐的紫草岭高山、黄土地等未经正式开发的“野生景点”,凭借原始质朴的自然风貌在社交媒体走红,成为了无数人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然而,人气爆棚的背后,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随之浮现。流量过后,这些“野生景点”该何去何从?如何将“网红”变“长红”?
没有门票、没有缆车、没有商业化的喧嚣,有的是绿意绵延的坡地、错落的树木与岩石、悠闲啃草的牛群和原生态气息。这个被网友称为“潍坊阿勒泰”的“秘境”,成为了无数都市人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正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探访。国庆期间,紫草岭高山高峰期日均游客量达三四百人,不少游客从青岛、淄博等地专程驱车前来,只为打卡这片“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美景。
这波突如其来的“流量”,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曾经宁静的村子如今迎来了络绎不绝的访客,紫草岭沟东村村民摆起小摊售卖自家种的花生、栗子,山上开起了炒鸡店;黄土地上的羊肉汤店,从过去“不经常营业”到如今“日均售出一只羊”……旅游带来的“人气”,正悄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财气”。
然而,随着人流量的增大,问题也逐渐显现。乱扔垃圾、随意采摘农作物、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打扰了村民的正常生活,影响了游客体验,更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所谓的“道路”实际上是车辆反复碾压、人群不断踩踏而形成的。
面对这些问题,紫草岭和黄土地所在的九山镇、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及时行动:设立停车场缓解停车压力,划定临时停车点并安排区工作人员巡逻疏导,在沿途显眼位置设置提示标语,组织青年志愿者和热心村民定期清理垃圾……这一系列举措既保障了游客的安全与体验,也守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村民的生活秩序。
从潍城的“马尔代夫”到昌乐的“多巴胺矿湖”,从滨海的“茶卡盐湖”到峡山的“火炬八街”,潍坊各地正涌现出越来越多被网友赋予诗意别称的“宝藏地标”。它们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区,却因真实、质朴、独特的美,成为人们逃离城市喧嚣的心灵栖所。而“齐鲁天路”从“野路子”升级为国家级自驾精品线路的历程,更证明了只要顺势而为、用心经营,小众可以走向大众,流量也能转化为“留量”。
野生景点的走红,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然而,要将这份“野性之美”从短暂的“网红”变为持久的“长红”,关键在于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智慧平衡。这不仅考验风景的“颜值”,更考验治理的智慧与发展的定力。这需要规划先行以引导有序游览,文化注入以打造深度体验,最终通过文明引导,呼吁每一位游客共同守护,才能将短“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藏在东北的 “小漓江”!白山湖的四季秘境,90% 的人都没看全 东北小漓江白山湖风景区好不好 藏在广东小桂林的3大绝美秘境
下一篇:正值“颜值巅峰”,却被迫提前“下架”!上海这里多处“伤痕累累” 正值“颜值巅峰”,却被迫提前“下架”!上海这里多处“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