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郭可欣 张福超 张旋 李雪丹
01
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国庆中秋假期接待客人数较去年增加36%
华住集团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华住旗下酒店共接待客人超1055万人次,同比去年假期(2024年10月1日—10月7日)增加了36%。接待外宾超5.7万人次,同比去年假期增加了75%。
假期期间,华住集团旗下品牌酒店的整体入住率超80%,其中10月3日达到入住高峰,酒店整体入住率超98%,超8100家门店满房。具体到城市来看,二三线城市假期期间表现亮眼。在二线城市中,宁波市、温州市、南昌市和嘉兴市的酒店整体入住率均超90%;在三四线中,益阳市、怀化市、辽阳市、吴忠市等城市酒店整体入住率均超100%。
在“超长黄金周”到来之前,华住集团凭借丰富的品牌矩阵、细致的服务以及多样化的营销活动积极迎接。以多层次的服务保障了不同需求的客群,让消费者长假旅途安心无忧。
例如,今年“十一”假期,华住酒店直订平台“华住会”继续开展“贵即赔”价格保障服务,以“降价可退、订贵可赔”的双重保障有效缓解用户的价格焦虑。同时,华住会还针对会员在不同城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专项促销活动。“走!一起去秋游!”活动覆盖南京、西安、武汉、杭州、成都、南昌等多个热门旅游城市,多个品牌酒店提前3天预订可享折上92折优惠;针对云南、贵州、四川等目的地,华住则推出“国庆云贵川反向旅游”主题活动,鼓励更多游客探索多彩西南。
点评:
华住“超长黄金周”成绩亮眼,多维策略助推业绩增长
华住集团凭借其精准的市场策略与高效的会员运营,在2025年“超长黄金周”期间实现了整体预订量与客源质量的同步提升。数字化管理与会员权益保障成为华住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贵即赔”价格保障机制、针对热门城市的秋游折上折优惠等,有效缓解了用户的价格焦虑,刺激了消费需求。反映了其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通过多元品牌满足分层需求,借助会员权益增强客户黏性,最终在长假出行热潮中实现业绩增长。
02
创新场景与沉浸式体验成爆款,西岭雪山双节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10月9日,西岭雪山公布双节期间接待游客数据,预计接待游客总量超3万人次。据悉,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西岭雪山打破传统观光模式,以“文化赋能+场景创新”打造全域沉浸式体验。
据了解,景区将入口设为“时空起始点”,每日清晨举办开山仪式。身着盛唐服饰的“西岭守关人”诵读经典诗词,开启“仙侠科幻双时空之旅”。入口广场至鸳鸯池索道沿线,“云索道长”“李白”“机甲杜甫”等NPC与游客互动,古风与科幻的碰撞进一步延续“穿越感”,吸引游客参与。
此外为满足中秋赏月需求,西岭雪山景区将鸳鸯池、日月坪索道运营时间延长至夜间21:00。每日19:30起,海拔3250米的日月坪开启月夜派对,乐队演绎经典曲目,游客可参与非遗手作;随后的“诗画雪山・国风音乐会”以山峦为舞台、夜空为顶幕,游客举手机闪光灯应和,氛围震撼。
半山映雪广场的3D裸眼大屏成打卡点,逼真效果吸引游客互动;大疆NEO共享无人机帮游客轻松拍摄全景大片。第三届TOP SNOW勇士挑战赛设置定向赛地图,游客完成猜谜、投壶等任务,在运动中解锁雪山玩法,受家庭游客青睐。
点评:
场景驱动文旅行业竞争力提档
西岭雪山也开始创意消费新场景,借文化赋能将自然景观转化为高辨识度场景,餐饮、交通、演艺等传统要素不再是附属品,而是场景有机组成,而这一依托市场反馈优化场景设计,以持续更新项目如NPC互动、四季业态调整,为文旅转型发展提供一套新的思路,当“场景力”取代“资源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唯有以用户需求为锚点,深化文化、科技与空间融合,才能构建长效吸引力。
03
国庆中秋假期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913.8万人次,10月1日单日客流创历史峰值
据民航局官网消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至8日)期间,全国民航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达1913.8万人次,日均239.2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日均水平增长3.2%。假期日均客座率表现亮眼,达到87.9%,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10月1日全国民航运输旅客247.5万人次,超过国庆假期历史峰值。
区域机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吉林机场集团所属各机场共保障旅客46.5万人次;长春机场作为主力,保障旅客45.3万人次,并于10月7日迎来出行高峰,旅客吞吐量达5.88万人次。云南省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2.68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4.92%,其中昆明机场贡献120.81万人次。首都机场集团所辖成员机场共保障旅客547.8万人次,北京首都与大兴两场合计保障301.2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量日均同比显著增长17.4%,显示国际航线复苏势头强劲。
市场结构方面,国内出行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间航线,广州白云、上海浦东、北京首都、深圳宝安、成都天府、北京大兴、重庆江北、昆明长水、杭州萧山、西安咸阳等大中型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前十。部分旅游城市中小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明显,湘西、阿勒泰、十堰、哈密、吕梁、安康、石河子等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超过50%。反映旅游市场下沉趋势与消费活力。国际航线日均执行航班超2000班,同比增长11.1%,东亚、东南亚等传统目的地持续火热,至俄罗斯、阿联酋等远程航线运力投入加大,凸显全球航空网络互联互通加速恢复。
点评:
航空出行新风向:热门枢纽稳中有进,小众旅游地“高歌猛进”
此次假期民航数据不仅反映了出行需求的持续释放,更揭示了航空市场结构的深层变化。国内中小机场客流增幅显著,说明大众旅游正向个性化、深度化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平衡。国际航线,特别是远程航线的快速恢复,表明全球商务与休闲旅行信心逐步重建。然而,日均客座率近88%的高位运行,也对机场保障能力与航班准点率提出更高要求。未来,行业需进一步优化运力调配,提升服务品质,以应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旅客期待。
04
双节引爆“文旅+”新热度!绵阳A级景区揽客近400万人次
据绵阳市文广旅局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8日,全市41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98.93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45.47%;实现门票收入2577.54万元,同比2024年增长15.77%。全市旅游综合收入41.24亿元。方特东方神画接待游客11.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门票收入1349.2万元,营业收入达2139.6万元;李白故居景区接待游客6.108万人次,门票收入77.5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25%、11.05%;九皇山景区2024年国庆假日期间综合收入1281.392万元,2025年综合收入2666.898万元,同比增长108.13%;平武报恩寺景区接待游客6.9万人次,同比增长32.7%,门票收入252.8万元,同比增长35.7%。
10月7日,“川超”绵阳主场在三台县体育场举行,通过“赛事+文旅”融合模式,配套开展农特产品展销、非遗展示及第二观赛点,有效带动文体旅游消费。
点评:
从“景点游”到“场景游” “文旅+”的乘法效应显现
方特东方神画、九皇山等核心景区凭借其强IP和沉浸式体验,成为流量引擎,发挥了“文旅+科技”、“文旅+娱乐”的加乘作用。而更具示范意义的,是“川超”赛事与文旅的巧妙嫁接。“赛事+文旅”模式将一次性观赛行为,延伸为涵盖特产展销、非遗体验的持续性消费场景,有效激活了县域经济,实现了文体旅商的共振共赢。这标志着文旅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一景点资源的比拼,升级为整合各类优质生活场景、创造多元价值能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