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福超
国庆中秋双节过半,四川文旅市场持续高位运行。截至10月3日15时,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900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728.9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222.74万元,与2024年同期同口径景区(844家)相比分别增长11.21%、6.45%;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接待群众134.95万人次。
核心地标持续火爆,传统文化体验备受青睐
双节前半段,四川多个5A级景区连续多日处于饱和状态。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10月 3 日创单日接待量新高,都江堰景区则在早上一度达最大容量90%,启动红色预警并暂停线上售票。九寨沟—黄龙景区10月3日至7日门票全售罄,主要是动车开通后联程旅游产品接待量同比增长28.4%。此外,峨眉山雷洞坪车站观光车票、乐山大佛游江票及三星堆博物馆门票均出现阶段性售罄情况,热门景区“一票难求”成为常态。
传统文化与红色旅游场景同样亮眼。据了解,杜甫草堂、三苏祠10月3日游客量环比分别增长 57.9%、48%,中秋诗词体验活动吸引大量家庭游客;朱德故里单日游客量环比增长 45%,红色研学线路订单量持续攀升。
小众人文村落受青睐,新晋打卡点值得一试
在热门景区人流密集的背景下,散落各地的人文村落成为假日出行新宠,这些村落以非遗传承、特色建筑与田园风光吸引游客深度体验。
以非遗文化体验型村落为例,德阳中江挂面村以“非遗+乡村旅游”作为特色,以挂面制作技艺展示为核心,游客可参与手工制面体验,品尝地道挂面宴,其“生产展示+观光体验”的模式吸引众多游客。作为竹编非遗文化的核心传承地,成都道明竹艺村内设有竹艺博物馆与手工工坊,游客可亲手编制竹包、摆件等文创产品,在茶香中感受传统技艺魅力,且全村免费开放,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此外,民族风情也受到游客喜爱,被誉为“云朵上的羌寨”的北川石椅村因其木构坡顶的羌族民居错落分布,雕花门窗尽显建筑美学。不少游客在长假期间选择入住羌寨民宿,清晨观赏云海,在非遗工坊体验羌绣、羌笛制作,沉浸式感受羌族文化。而在甘孜州丹巴中路藏寨,游客们可以体验面朝河谷,秋季层林尽染,景色如画的美景,还可以参与藏式家访,体验酥油茶制作,感受藏族传统文化与乡村风情的深度融合。
双节消费观察:
文艺田园型村落受到追捧,提前预约错峰体验
国庆双节长假,对于喜欢文艺的青年来说,非常多新潮玩法成为首选。在蒲江明月村,年轻消费者们置身竹林茶园中,在这里邛窑陶艺拉坯、蓝染创作等体验项目丰富。也有不少消费者骑行至“明月窑”遗址,感受千年窑火传承的匠人精神。
此外,作为中国传统村落,邛崃花楸村内保留着百年古院落、老茶树与青石板路,原生态的川西民居风貌宛如百年生活画卷,适合静心游览与拍照打卡。而兼具艺术气息与农耕文化的郫都东林艺术村,“夏威夷”风格艺术街与杂交水稻科技馆形成独特反差,游客可逛展馆、赏街景。
还没出行的小伙伴们,不妨看看小众打卡点,除了上述人文村落外,还可选择资阳市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中心、攀枝花非遗手工坊等目的地,或参与乡村采摘、湿地公园漫步等休闲项目,感受别样假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