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力平
随着夜幕降临,紧邻北五环路清河两岸各色灯光交相辉映,呈现一派迷人的斑斓景象。置身于此,波光潋滟,晚风徐徐,夜色中的沉静和浪漫,颇富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这就是“清河之洲”,即“清河滨水绿廊”景区。
“清河之洲”位于海淀区中部的清河,借景西山之古韵,传承“三山五园”之文脉,形成集防洪、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滨水空间,将1.17公里的河道营造成情趣盎然的风景线。每至入夜时分,许多人到此,既领略一份清凉与舒畅,更观赏那别有风韵的夜色之美。
晚上8时许,来到“清河之洲”景区,远远地看见“清河滨水绿廊·清河之洲”几个大字。此时暮色已降临,只见河岸上暖黄色的灯光已亮起。沿着清河滨水绿廊漫步,一侧是被夜风吹起涟漪的河道,一侧是开得正盛的鲜花,多种花木因被地面色彩变换的灯光所照射,展现出了红、黄、绿、蓝等不同颜色,使人不由得停下脚步,驻足拍下夜色里的美景。
沿着步道缓缓而行,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地上由互动投影射出的不同场景,桃花、雪花、树叶、蝴蝶、山水画……时而灵动,时而古朴,令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诗一般的景致。
来到河堤上的走廊前,一处诗词灯牌吸引不少人的眼球。“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些经典古诗词句被制作成了发光的灯牌,悬挂在古香古色的木质走廊顶部,格外耀眼,别有景致。
由此往东,为月轩、眉轩及小广场,设有茶舍、咖啡店、图书画展文化空间等,人们在休闲漫步的同时,还可以坐下来,品一杯清茶,吹着晚风,观赏着夜景,或与三五好友畅聊,为夜游体验增添一份闲适。
沿着蜿蜒的步道继续向东而行,便来到一座亭台之中,其南侧是一座高大的彩虹桥,横跨于清河之上,只见桥拱上悬有“汇芳桥”之额。桥的两侧为多色霓虹灯所装饰,红、黄、粉、绿的颜色不断变换着,与两岸的灯光树影构成迷人的斑斓色彩。
拾阶而上,便置身于彩虹桥的最高处。在此远眺,远山近水,一览无余。远观西山如黛,影影绰绰;近看清河似碧,水光清澈。特别是灯光映射下的步道上,游人如织,且行且停,与不断变换着的光影构成一幅天上人间的动感画面。
据海淀区水务局的朋友介绍,“清河之洲”是海淀区以生态为基底、文化为线索,为发掘清河及圆明园的历史遗存而打造的第一处完全实现蓝绿融合的开放式大型滨水公园。设置十处主要景观:吸取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曲院风荷建筑的布局特色,改造现有闸房的“树村闸影”;结合码头与观景平台的“云舟芳树”;脱胎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汇芳书院眉月轩的服务空间“月榭芳菲”;水中月影与岸上桃花相映成趣,呈现文化主题的“月地花天”;远观河景的飘逸栈桥“霏红无际”;栈桥围合出的绿岛小剧场“水木长歌”;结合现代技术材料与传统木编桥工法的“汇芳残雪”;与月轩遥相呼应的服务空间“眉轩花影”;展现历史图景,登高远眺的观景台“天水相忘”;承接公园出水口,形成跌水景观的“荷风清流”。每一处景观既各有特色,又彼此呼应,点与面和谐布局,四季景色迥然不同。
在此可东观清河,南望圆明园,西眺颐和园与西山,将山、水、园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画卷。与传统河道景观不同的是,“清河之洲”起于河道,却终于公园,南北纵深260米,形成了蓝绿交融的滨水空间。景区内还辟出3000平方米的“多稼田庐”,用于种植京西稻,有小亭夹杂其间,营造出田园风光。游人徜徉于此,既尽情体验三山五园文化,又能享受休闲亲水的乐趣。而景区紧邻北五环路,由此,河畔之灯火与五环上奔流的车影呼应,极富动感。
“清河之洲”,夜色中的这处斑斓景致,耀眼夺目,充满诗意。那被灯光渲染得五颜六色的天幕和水面,那变幻的婆娑树影,特别是那栈道边沿处蜿蜒向前的灯带,在水面上留下倒影,宛如飘逸的丝带。漫步于此,不仅能让人平添几分惬意,更能带来视觉上的极致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