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崇明 去崇明 去崇明岛怎么去最方便
迪丽瓦拉
2025-09-03 11:00:41
0



崇明真是个好地方。

祖国第三大岛,地处东海长江口。老早属江苏治下。大致1958年,和松江南汇嘉定等,划归上海。崇明不算横沙、长兴的话,光一个本岛,涨了塌,塌了涨,多少先人垦殖,今天面积已是千余平方公里,抵一个半新加坡或印度洋中的4个马尔代夫。

泱泱崇明,地杰人灵,早在元代,岛上就有东州八景和西州六景,据云现存古迹也不少,如始建于宋的寿安寺、金鳌山,元时的学宫、明代的唐公墓等。还有分别位于岛之东岛之西的东滩与西沙,那里滩涂辽远苇草肥美,鸟儿喜欢,每年秋去冬来或冬去春来飞来飞去在此停留栖息总有一百多种、数百万之巨。那么多鸟,铺天盖地,雄起或落下,多么气势磅礴啊。大概30年前吧,岛上有个跑水利的告诉我,岛之西部,有个叫牛棚港的地方,放眼出去,长江北支陡然一喇叭口,农历八月十八,浩浩大潮,奔涌如雷似墙,观潮直逼海宁。

记得那一年,农历十月后,有个姓陶的同事赴此港欲过江,想起那个水利的话,我与好地学考察的张先生驾车尾随其后,一睹北支牛棚港。只见江面辽阔,暮秋之风,浪拍浪涌,渡船上下起伏,几许残阳斜落于江。对岸即海门,稍远是启东,叮当有声响。多少年,有民谚,崇启海,是一家。这就想起,有崇明县志撰清初屡涨屡圮之海门复涨成沙,广阔平整绵亘二百里,又一直绵延伸展至启东。有个叫陈朝玉的崇籍人士,眺望立志,登沙垦荒,带动了后来多少崇明人从岛之上北渡长江抢滩海启新大陆,围垦稼穑扎根繁衍他们的子孙。北渡长江开启先河的陈朝玉后来被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龚自珍亲撰碑文,称他为“海门先啬”。

往来繁忙。老滧口、青龙港,北支渡口上,多乡音:去拉港(哪里),忙点蟹(口音读哈)。

另一侧,长江口主航道,崇岛之上南门、堡镇两大港,多少年,连沪上。

1949年6月2日,一支两百来人的队伍,五湖四海,雄赳赳地从青龙港等地过江,要去接管县衙一切。崇明,将迎来她的新生和解放。



这是位于崇明区竖新镇的1929年中共崇明县委机关旧址。

是十多年后。

记得我第一次坐船去崇明,从沪上十六铺至南门,大概已是1961年的冬季了。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崇明是父母的乡下,至今残存有关崇明最早的记忆是:我祖父一口把那盏美孚的煤油灯吹灭了,房里顿时伸手不见五指,一片墨黑。正害怕,突然秋虫鸣了起来。那是纺织娘在什边地里的毛豆棵上伏在叶片下叽叽喳喳,又有蟋蟀油葫芦㘗㘗、嘘绿绿地掺了进来。呱呱,呱呱,那是远处水田的蛙和田鸡们鸣声一片。在这片声响中,心静了,这就又睡过去了。

真是晴空万里。长江的上空,万道霞色,其状,如山峦连绵,又如秋色树叶斑斓。

在这样的时候,公元618—626年,唐武德年间,崇明的前身,东沙西沙涨出水面,而后渐大。又八百年:其间,东沙塌了三沙涨了,塌塌涨涨,至明末清初,诸沙相连,尔后陆唇延伸,尔后地扩田亩渐增……翻开一部崇明史,垦殖无不艰辛,抗倭保家,明有知县唐一岑,率军民与陷城之倭浴血巷战。

最早明洪武三年秋,倭寇即扰本邑,掠财越货。40年间不断,永乐十四年,倭又陷县城两日,掳杀军民300余。朝廷在此建水师,操练水战。十数年后宣德年间,拨苏州卫军2000守城。防哨水寨。嘉靖三十二年,倭又来,乡民施珽率乡兵力战,阵亡千人。又一年,倭不甘,再犯。唐一岑巷战殉国。二日兵民奋力,杀倭200余,收复县城。之后一年,朝廷拨银4万两,筑砖城以抵倭。42年后,万历二十五年,崇明发沙船20艘,载兵500,援朝战倭。

沙船,系我国四大木帆船船型之一,出自崇明沙而得名。元世祖时崇明人朱清驾此种多桅、航速快、抗风浪佳的帆船,首开长江口至直沽海运航线。至明清,崇明有700多艘沙船劈波江海,连起南北海上贸易线。

黄道婆从海南归来了,长江中下游棉业迎来了大发展。棉之生长喜沙壤,冲积和堆沙而来之崇明,自然不缺。据载:崇明很早就有棉纺织业,清时为江苏省第三,年产布250万匹,随沙船直达齐鲁关外……

那时,我崇明沙船,除了齐鲁关外,亦直航上海老城厢小东门。除了带货棉花布匹稻米、当然还有崇明独特的农副土特产,如包瓜、白扁豆、金瓜、白山羊,以及烤子鱼、崇明黄花郎(鱼)等等。直到1896年,始有汽船海珠号。又十年,1907年,一个叫王清穆的清商部右臣,遭袁世凯忌弃官回崇,创崇明轮船公司。购朝阳轮,往来于日益频繁的沪崇之间。

半个世纪后,此时的朝阳轮早已悲壮沉没。据载:航于十六铺至南门或堡镇的已是人民15号,夹杂临时的新宝新达新隆之客轮。后来1967年至上世纪70年代初,有前哨1号至8号轮,以及临客东方红401等(跑武汉的长江轮),后来又有了沪航8号至沪航11号的4艘双体客船。再后来,飞起的气垫船鸿翔号,使沪崇间一个航次只需一小时。时至今日,更有全长25.6公里的长江隧桥,倏忽过大江……


这是位于崇明区竖新镇的施家河沿地下党斗争史展览馆。

载着我一家五口的人民15号轮靠上南门码头时早已过了中午。那时公交极少,一船几百号人下来,根本无望。好在码头上有不少独轮车夫,父亲雇了辆往北双小学南盘滧方向去。那个时候,哪有今天这么好的陈海公路、三双公路。土路为主,上铺些沙石就不错了。类似我淮海战役支前的独轮车,吱呀吱呀地行于路上。为做好防坠,把我哥仨用绳牢牢捆扎车上,父亲和母亲在前面走,张望着城桥镇往港西人民公社去的路。好长一段路后,独轮车推过一座有些拱起的木桥,父亲对母亲说:到双港河了,还有一多半的路,你也歇一息,坐一下独轮车吧。母亲说,不用,推车的省力,我们也好早点到家。

前两日,90多岁的父亲说,从城桥镇到港西南横街附近的老家,大概是十多里地,一个多小时走下来也就到了。记忆中到达那里,解开绑在车上的布绳,踏到地上的脚都冻木了。四处张望,冬季田野已被收拾一空,就连宅前一条长约百米的门前沟芦苇亦被割尽。这个宅院是倒L形的。正面是几代努力我曾祖父辈盖起一排数间皆泥地的青砖瓦屋,正中算是供些祖宗牌位的祠堂,左右两边是后来是我祖父兄弟俩的住家,一竖的那条主体,则是更后来我祖父的伤痛与骄傲,七路头(木梁)的青砖小瓦,高高的屋宇,前后共6大间,且门前有廊厅。当年一个喜欢在沟浜摸鱼弄蟹的叫黄忠的高小生说:倷公公盖的七路头瓦房,在港西五大队,包括南盘滧地区绝对高大。

现在想想也对。我父说,生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的他爸在20多岁时,在这年的夏季夜半踏龙骨水车往稻田里车水之时,强烈的倦意带来阵阵瞌冲,结果一脚水车踏空一个瞌冲跌进了泯沟里,待他抹去一头泥水挣扎着从河沟爬出,发誓再也不靠种田谋生。据说他后来先是从岛上的大通纱厂赊些洋纱给当地农人织布,又将织布买来倒去,至1935年前后,已是很有些成色。他与一个叫徐尚烈的在南盘滧租了门面开上了绸布庄,最盛时四开间门面八个伙计,大号泉興昌。周边排衙镇、蚌壳镇、三沙洪、协兴镇等远近闻名。就连城桥镇一带也晓得,要买最时新的上海呢绒龙头细布,备不住南盘滧有货呢。那个时候,我祖父骑上了一辆兰陵脚踏车,于南门登上崇明轮船公司的天赐轮或天佑轮,去上海进货或结算。我父说,那时青石板铺的南盘滧的街上,就此有了收音机留声机的声响,有了照得四周一片雪亮的汽灯。有意思的是,那年我在乡下的抽屉里看见我那读小学表妹的作文本,上面写道:我公公小时讨饭受苦,种田跌到河沟里。结果老师红笔批语:你公公后来开店,成了剥削阶级。

这老师一点不知道,我祖父那年事业发达正当踌躇满志,七七事变爆发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十六铺至崇明的航线中断,就此厄运不断。

更可恨的是: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攻占了南京。


这是位于崇明区竖新镇的1929年中共崇明县委机关旧址。

南盘滧街面有些混乱了。

南盘滧青条石铺就的老街并不长,记忆中大概也就两米来宽,百十米长。上世纪60年代末,我多次与我哥去过,最后一次好像是在镇上买了两条鳊鱼。姑妈说人家要给你哥介绍一个娘子,蛮标致格,明朝伊拉要上门张一眼,吾俚想留她们吃点心(午饭)。

我哥那日告诉公公老早开店的地方,一会指这一会指那,一街看来看去半铺的短门板木色灰旧,好像都有些年头。他也吃不准。老街也冷清得很。倒是街口那条宽阔的泥沙路上,有些热闹,特别是邮局那一带,河畔还有些农人摊些地里的菜蔬,还有摸上来的老毛蟹、小鲫鱼什么的。那蟹,胡乱用细草绳扎成一串,一串8只或10只,开价一块。我哥说,有些人专门去堡镇或南门船码头,一串当中绑两三只癞蚧蚆(蛤蟆),卖给农场要坐船回去的上海人。

今日才知道,南盘滧这地原来水系发达,有条河沟通达长江,小点格帆船也可乘潮水涨落进出。清光绪年间,随着周边协兴镇、蚌壳镇等聚落,南盘滧随水之利也逐步形成集镇,有了店家商铺。父亲说:七七事变,他正在南盘滧两里外的北双小学读两年级。那时北双是初小,只两个先生。先生悲愤得很,布置当天作业,天天号召毛笔用力,大楷书写四字:淞沪会战。

这一年,我祖父惊愕听见,往来沪崇间的天赐轮被日机炸沉毁于战火。航线中断。为免被日军掳去,几月后,崇明轮船公司两条快船天佑轮和大连轮悲壮自沉。

又听说,南门扩编了保安大队,又办了一期壮丁训练班,连同去年两期拥有壮丁五千之众。县国民政府于初冬又编组,谓义勇壮丁常备队,据云要发枪。要同仇敌忾。不料,11月初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战局于是逆转……

我父亲说:日本人是1938年3月攻占崇明的。1938年3月18日凌晨,两千日军分批次登陆岛上一个叫海桥港的地方。据后来两位崇籍人士黄振忠和秦志超缜密考据和调查后记载,当时海堤有巡防沈鼎立部一个中队,殊悬不支,毙倒两名日军后溃。上午10时许,日军已抵县城之下。县队不支。至下午1时,日军已烧掠满城了。日军的暴行,当年3月的《大公报》《文汇报》均有记载。日军然后分两路,于21日西去庙镇,东占堡镇,一路扫荡,一片焦土。

日军暂时顾不及的城镇之外乡下偏远地方,各路匪盗各拉山头。我父说,有个隔壁港东盘东村的匪人郭春海,拉起300人的队伍,自家乡里客气收点保护费,外乡抢掠那叫一个狠。我父所见,一日郭立于南盘滧庄滧河边,将一支汉阳造枪栓拉得咔咔响,曰兔子不吃窝边草,大家拗怕(不怕)。

初夏的时候,日军一个班,十数人在一少尉骑马打头下,于中午时分摸到了南盘滧的地界了。那个时候,从县城南门至港西北双南盘滧,只土路一条,从重镇庙镇过来,是一条更窄的土路。这路的两旁,除了稀少的一些农宅,大片是田野,野沟野浜和苇荡,荒得很。今天那里是变了样,有了柏油路面的港庙公路。

抗战胜利的那年,我爸顺着那条路,准备去庙镇那里上三乐中学的高中部。这时的祖父,已经坚定了他的重大决策,南盘滧的绸布庄倒就倒了,再开也是被抢的命。

父亲说,那日日军让随队的翻译翻话,站着的农人不响,看他们打开腰间的饭盒午饭。吆西吆西又给小孩发糖。隔壁红生四岁的弟弟,拿到过一颗糖,那个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有无镁光灯一闪,只知道眼前一亮,那些铝合盖儿一掀,都是白米饭。日军们开始大口地吃。

后来就是噩耗了。

在庙镇的汪伪和平军将祖父带走,关了八日,被敲诈搞去一半店铺,乃得回。不久,还剩一半门面的货,又被洗劫一空。这时的祖父顿悟,世上什么东西都可抢,只有读到肚皮里书抢不走,你们继续读下去吧。先前他的打算:有个初中毕业证,会算盘毛笔好,子承父业?鬼子来了都是乌想!

这个想法也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后来土改根据他所剩几乎为零的浮财和几亩水田,查核验证,划定他为富裕中农,虽然成分略有点高,但还算是可依靠团结的对象,能和乡亲们一起搞互助组、参加合作社,直至迈进港西人民公社,安安稳稳做起生产队里安排的农事了。


这是位于崇明区竖新镇的1929年中共崇明县委机关旧址。

1961年的冬天还是蛮冷的,门前河浜结了冰,至少寸把厚。祖父的灵柩停在了门框门板已歪斜的祠堂里。护着灵柩乡里的大人让我们上海来的小囡磕头,我哪见过这个阵仗,好在我哥从我身后冲出,咚咚连叩三个,帮我解了窘境。

多少年后,我才知道,祖父是殁于伤寒。一辈子要强的他,头疼脑热想照老法硬扛过去,可65岁哪能扛住,吃了几帖乡下郎中的药,无效。好在姑父即我表哥的父亲那几天正巧从宁夏回崇休探亲假,跑前跑后张罗着送公社卫生院,太晚了,挂了两瓶水也没能缓回来。只能拍电报让我父亲、大伯等一干家人赶回去一起料理后事。待一切处理完,姑父的假期亦到头了,拎了个帆布旅行袋,途经上海回宁夏去了。

我姑父这年是39岁,算起来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长途跋涉,离开崇明去远方。

在今天的崇明县志上,有个叫瞿犊的城桥乡人中共党员,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不久,即在启东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8月下旬,他和一个叫王进的中共党员奉党指示率通崇启海抗敌指挥部第三大队回崇开辟抗日根据地。9月,瞿率30余人的手枪队于崇明老滧港上岸,然后即于排衙镇为游击区中心落脚点。

据载:建于清咸丰年间的排衙镇是崇明通往江苏北部的港口集镇。镇上商行、栈房、纱布庄最为热门店铺。大致是清末民国初,崇明北支水域滩岸坍塌,排衙镇北部居民不断南迁,至上世纪20年代后,老镇全部坍入江中。南迁的排衙镇后来仍是崇明县城地区客货来往于启东、海门以至苏北各地的必经之地。

这年的秋日,当瞿王部的抗日三大队活动游击于排衙镇、协兴镇、蚌壳镇一带时,我姑父已经辗转去内地的路上了。

他一点都不知道家乡的事。此时他脑子里,是隔壁界排镇一个叫王贯一的黄埔七期生。他的事家喻户晓,前些年他退了军伍回崇。日军1932年犯榆关,他毅然辞别新婚妻子,投军关麟征部。开拔热河之日,他书信舅父:甥感国难日亟,非热血无以救亡,物质远逊,非头颅无以抵抗,故对此次抗日,誓具牺牲决心。数日后,牺牲于古北口。

我姑父这年16岁,自高小毕业后,一直跟着其父学些草药方子。其父黄子佳,是排衙镇上有名的乡间郎中。颇有想让我姑父日后能继承他的衣钵,行医于乡间。不料八一三淞沪会战起,他就偷偷走了,说是能做点什么。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回到了崇明。


这是位于崇明区竖新镇的竖河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展陈。

我姑父站在南门码头上。

这时已是1946年的夏天了。

这些年,他在外不易,而崇明也经历了太多的事。

8年前,为打击日军嚣张气焰,瞿犊们在登岛的一个月后,即1938年的10月,联合岛上蒋煊洲等抗日队伍,陆续对堡镇、南门日军展开破袭。县志记载,仅堡镇一役,毙日军十数人。其后,又奔袭庙镇,捣去伪自治分会。进入11月,瞿犊、王进部又在老滧港附近的蚌壳镇,伏于高粱地棉花地,毙一骑马日军官及日伪军20余人。

我父说:当年还有沈鼎立部,坚持抗战。日伪300余11月突袭沈的浜镇老家,结果遭伏击,死伤50余。也是在这个月底,瞿犊王进部创建了崇明县民众自卫队总队部,简称“崇总”,标志着崇明抗战将有一个新的局面到来。可惜的是,瞿和王1939年1月竟被顽固派伏击杀害于启东合兴镇。为了重建崇明县抗日自卫队,这年3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一个叫茅珵的来崇,不久又派陈国权、韩念龙来崇建党组织,并将分散各区抗日武装整编重组恢复战力。8月,崇总蒋煊洲部在一施氏宗祠附近,截击两辆日军卡车,毙敌死伤20余,此战,标志为崇总恢复战力的首胜。自此,岛东岛西时有战况,日伪龟缩城桥堡镇庙镇等几个大镇不出。

县志载:为挽颓势,1940年的7月,日军从宁波等地调集数千兵力,在本岛西起二条竖河,东到汲浜镇一带数十里范围大烧杀,历时半月,烧毁大小市镇19个、民房数千间,残杀百姓数百,尤以竖河最为残酷,将200余民众逼城隍庙内,架柴焚烧,计120余惨死,伤40余。又一年,春,日伪全面清乡,将全县竹子基本砍光,在北部沿岸筑篱笆460余里。防前一年9月转进启东、编为崇启海常备旅的崇总重入“王道乐土”的岛上。

我姑父一点不知道,日军1938年进城后,在金鳌山推毁唐公祠石碑,以报400年前唐公抗倭之仇。创建于1915年的崇明中学,校舍曾被征作日军军营。那个时候,他走在重庆与贵阳间,为黔渝线上一卡车司机做学徒,那是一辆以燃烧木炭为动力的车辆,每隔半小时就得往车屁股后的炉灶里填烧木炭,给它以爬坡的动力。我爸说,那时中国贫油,1950年的上海街头,华山路上,交大门口还看见过这样的车,载客或送货。我姑父在这黔渝线上开了几年,后来招去滇缅线,开油车,直至胜利。

铁蹄下的崇明人,是有骨气的。我姑父后来知道,有个叫徐不更的先生,崇明女校创始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力行者,藏下日军炸弹弹片,亲注文字以教子孙。

创崇明轮船公司的乡绅王清穆,坚拒与日军合作。崇明沦陷后,坚决避居上海法租界。

建大通纱厂、大同商业银行的杜少如,拒与侵略者合作,迁居上海租界而不出。

我国航海界知名前辈陈干青,以“人生上寿,不过百年”为由,坚拒厚禄伪职。

而多少穿长衫者,如开办崇明三乐初级中学的先生汤颂九,日侵崇期间,宁可脱下长衫,苦守家园,坚拒奴化教育。

我父亲说:那时他就读的新农完小及后来的初中部,均是两套教材,一套早年商务印书馆印制,一套汪伪所印发。多少乡校,先生们让学生们捧读的仍是早年商务印书馆印发的那套,一直持续久久。以他们的方式宣告:中华,不亡!

也终于等来,鬼子投降的那天!


这是位于崇明区竖新镇的竖河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展陈。

消息是从城里传来的。我父说,到达北双南盘滧时,燃起鞭炮。后几日,1945年8月28日,驻崇日军在中国军队看押下离崇,据云南门码头人山人海,民众无不欢欣鼓舞。

20多年后,1969年的夏日,我姑父携我于十六铺大达码头登上前哨1号轮,去崇明。船舱里,不少是六六、六七届中学生,已是早一年分配崇明农场的。他们谈点什么呢?回去就要双抢了,还有的说,前哨1号原来是艘小炮艇,三四百吨跑起来蛮快咯,到南门只要四小时。

想想也真怪,昨日我姑父提了两只帆布旅行袋从天目路北站过来,今天一早就跟他去了崇明,真是件好愉快的事。门前沟好游泳摸蟹,房后的自留地又可扳甜芦穄。

姑父的两个旅行袋,一只是他的茶杯毛巾换洗衣物等,两件秋衣蛮厚重的(一个月后他探家结束,宁夏已天寒)。另一只袋里,是宁夏当地的土产和果子等,大概还有给姑妈的一两袋奶粉。

时间真的是很快。1946年的姑父威风凛凛,24岁,一手叉腰立于一辆二手木炭车上。他和一个黄姓堂兄合资此车,结束了排衙镇至南门没有来往汽车客货运的历史。好好地,他开车,堂兄车后烧木炭提供动力。路虽不像样,五尺来宽的土路高低不平,但黔渝线、滇缅线他不也过来了?没想第二年突然一个雷暴的天气,大雨滂沱、泥路泥泞,眼看到排衙镇,车就扎了河底。散架了。他爸后来说:还是走医吧。他却志不在此。最后倒凭着开车本事,做了沪上一校校务,并在解放前夕入了地下党。却又因反右时言语不当,于35岁那年,又远行。

我哥到码头接我们来了。他高兴地回姑父问:去年毕业了,今年队里算我全劳力。去年11月,他跟着港西五大队十三生产队参加长江北支滩涂围垦,当他用华锹一锹下去拔上之时,二尺来长的锹板,甩上了满满的方方正正豆腐般齐整一块泥,足有个二三十斤沉。因为干活实在,带队的说:回去吃扛醵。查字典可知:醵,大家凑钱之意。吃扛醵也即大家凑钱吃一顿。遂放倒一只羊沽了一坛老白酒,卖掉羊皮羊肠,一羊及酒核下来只八元。搞些黄芽菜芋艿一锅煮了,队里八个精壮风卷残云同吃了,我哥顺利通过五大队十三生产队成年礼,拿到了队里一等劳力高工分。当然,这一年的冬日,他又和精壮们一起,围垦老鼠沙。那里,后来成了崇明绿华乡。

这个假期,我哥天天陪我姑父喝上一碗老白酒,我姑妈尽搞些肉包子、洋扁豆、炒肉瓜、拌金瓜丝给他们下酒,老毛蟹是自己摸的,一斩两,搞些毛豆子。姑父讲些三六五,如一只草头方子、木炭车与油车原理。讲宁夏灵武人好。他最大的父爱,就是在走之前,将我哥那辆二手飞鸽大卸八块,用火油洗滚轴、钢弹,飞轮擦拭光洁透亮,然后抹上牛油,一一对标合拢,滴答滴答,像手表一样发出清脆的响声。在直起身子前,将踏脚板向后一旋,洗过的又注了点机油的车链,非常精准地扣住大飞小飞的轮齿,一节一节快速有序,非常地丝滑,声响悦耳。

然后他对我姑妈说,明天就走了,在家,都好好的。


2024年12月25日,观众在参观陈列馆。当日,1929年中共崇明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在崇明这片生态大地上,又多了一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红色文化和展示党建成果的红色阵地。

再见我姑父,已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

他平反回到了排衙村。他住的那地,门前好大一条河。我哥说,那是老滧河。一直往北去,就是河口,现在启东的永隆乡。姑父因中风而困于家中床上不能爬起,但尚能言语。那一刻,他的眼突然明亮,说能枕着门前宽阔大河,那是多少悟爽的事。

时间一晃,又40年。

我们曾多次去那,周边的东平林场、花博会、花博迎宾馆,以及岛两端的东滩西沙、明珠湖团结沙。高大的水杉,纵横的路,乡间的风,河流,堤岸,作物茁壮生长之绿野。从昔日的排衙镇近旁放眼望去,是长江口北支的周边,瞿犊们为进行抗日救亡武装斗争多次来回登岛之地,自新中国成立,滩涂之上,陆续有了前进、长江、长风、跃进、新海等农场。我姨父林文荣、我同学孙纪荣、我好友傅星,包括我已逝的同事许胜等城里来的人们,以及超哥、建新、兆飞等知青,陆文忠等我崇岛的乡民,他们都曾用三尺华锹及扁担土篮、青春热血之躯围垦出数百平方公里的良田。今天,我同事,出色的老哥、优秀的季诗人于25年前在南门的海塘碑上,就这样向世人宣告:

解放后,宝岛方成宝贝,万象才有气象。而今长堤逶迤,虎踞龙盘,百年一遇之灾害再不足惧。是人间胜景,亦是桃源梦境。涛声依旧,史页新开,利在当代,功垂千秋。

高大的高铁墩基今天从排衙村当空穿起,多少年前,作为一个上岛的口岸,当动车呼啸从老滧河而过,瞿犊们能听得到,我姑父们能听得到,我老友刘老大的父亲们能听得到,76年前那个初夏的黎明,他们200余人的接管队伍,一色的灰布军服,整装列队,登船,向崇明!

他们往日的所有付出,

他们甘愿付以的热血、青春和生命,

就是为了今天的美好,为了这片神圣而美丽的土地!

我们:不忘,当谨记!

原标题:《去崇明》

栏目主编:陈抒怡 文字编辑:巩持平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解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浦江游览徐汇龙华码头观光航线9... 9月5日起,黄浦江游览徐汇滨江龙华码头正式启动常态化精品观光航线运营。这条新航线将百年工业遗存底蕴、...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湖北五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八月末,驾车沿着蜿蜒山路行驶至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海拔800米的青岗岭生态茶园,...
天柱山推出惠师游 即日起至9月... 大皖新闻讯 九月的天柱山,是云海的舞台。天柱山推出了惠师游活动,从即日起至9月16日,凭本人教师资格...
南京秦淮:打造“中国人文旅游第... 8月28日,南京市秦淮区召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宣布打造“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并发布“文旅产...
去崇明 去崇明 去崇明岛怎么去... 崇明真是个好地方。祖国第三大岛,地处东海长江口。老早属江苏治下。大致1958年,和松江南汇嘉定等,划...
■清廉兰州兰州创新廉政教育模式... 培黎口袋公园廉政教育墙9月2日,记者从兰州市林草局了解到,通过“景观赋能+文化浸润”双轨并行,目前全...
“芝麻花”开节节高 “芝麻花”... 这个时节,石家庄市区多个公园与游园内,假龙头花(又名芝麻花)悄然绽放,将夏末秋初的景致点缀得温柔而富...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钢铁长城”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财经观察:入境新政或冲击美国旅...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 马梦阳 李迅典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卓然】编者的话:“新增的250...
尼泊尔秋季登山季逾200名登山... 截至9月2日,尼泊尔秋季登山季已批准204名登山者攀登境内10座高峰。尼泊尔旅游局官员希马尔·高塔姆...
俄罗斯游客,将疯狂涌入中国 大... 未来有望互免签证?今日(9月2日),官方宣布一则重磅消息:自2025年9月15日到2026年9月14...
春城夜宴进化论③|官渡古镇越“... 开篇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昆明的街头正悄然发生一场“夜宴革命”。从南屏街的流光溢彩到同德广场的烟火升...
大理⇋河口⇋河内 奔赴一场奇妙... 在彩云之南的版图上大理以其风花雪月的浪漫景致闻名遐迩图源小红书用户:旭咏游记现如今河口北至大理的旅游...
绝了昆明⑮|在木水花市场旁,“... 绝了昆明⑮|在木水花市场旁,“我”补全了浪漫“云南”2025-09-02 17:44来源:开屏新闻在...
内蒙古梳理出7条“万里茶道”主...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古丝绸之路后,欧亚大陆上又一条...
从“死亡列车”到观光名片 看巴... 在巴西与玻利维亚之间的交通史上,曾有一列充满危险与不安的“死亡列车”。如今这趟列车正以全新的面貌,打...
随笔丨颐寿园游记 随笔丨颐寿园... 周末,我与好友相约同游颐寿园。踏入园门,一条葫芦形的金色大道豁然展现在眼前,大道两侧古朴多姿,形态各...
长春,原来这么好玩! 长春现在... 本文转自:人民网金秋送爽的美好时节,漫步在长春新民大街,百年建筑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历史记忆与时代气...
昆仑4A融文旅 峡谷今朝展新姿... 秋日的昆仑山大峡谷,智能观光车沿13公里架空生态步道缓缓穿行,雪山、草甸、峡谷的景致随车行次第铺展。...
畅游四川瓦屋山景区!9月免门票... 近日,从四川瓦屋山景区获悉,为进一步回馈广大游客,充分展示景区秋季独特自然风光,该景区于2025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