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下基层活动总结
迪丽瓦拉
2025-07-20 21:50:31
0
记者下基层活动总结

  201x年,本人有幸参与区新闻中心贯彻落实中央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下派骆驼街道担任基层一线驻点记者。经过半年的学习锻炼,本人深刻感受到——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新闻资源,那里有真情大爱,有干劲拼搏,有风景无限,更有新闻工作者力量的源泉、耕耘的快乐和价值的体现。现将本人的一些浅薄体会向领导和同事汇报:

   一、唯有走进基层,才能走进新闻采写的广阔天地

  从20xx年大学毕业以来,本人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但是回顾过去工作经历,还是这半年基层一线驻点报道给我记者生涯留下的记忆最为深刻。通过这半年的实践和锻炼,我认识到:作为基层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题。以往从材料和文件里发现的新闻线索写出的新闻报道,都不如再下到基层细致摸排一遍、听一听人民群众怎么说来得生动活泼。如在报道骆驼街道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手头上掌握的材料虽然较为丰富,但是内容干瘪、缺乏鲜活,单凭此写出来的报道一定会是千人一面、面目可憎。所以,为了掌握挖掘骆驼街道基层文化发展的真实情况,本人和新闻中心同事一起,深入到各村(社区),向文化站站长讨教,和基层文化员攀谈,询人民群众感受,由此采写出一篇篇原先为基层所熟知、却不为外界知晓的感人故事,从“学习文化”、“群众文化”、“道德文化”、“健身文化”和“庭院文化”等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了骆驼街道从2008年来开展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广阔画面。这些报道不仅在区新闻中心四家媒体较好版面和位置上得到报道,也获得市级省级媒体等的亲睐。

  由此,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开展“走转改”之初,新闻中心领导的谆谆教诲——基层最富创造力,基层人民最可爱,基层也最能锻炼人!由此,我也更深刻体会到基层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和党员干部成长成才最好的平台——基层事情琐碎却无多余,基层矛盾复杂却非小事,基层新闻朴实却不寻常,需要用耐心来疏通、用智慧来化解、用真情来撷取。因为走基层,就是走近人民群众,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受民生。只有深入人民的生产生活,才能走进他们的现实世界;只有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才能体会他们的冷暖诉求;只有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他们的所思所盼。走基层,我们体味的是新闻沃土的富饶和赤子情怀的激荡,更是媒体职责和社会责任的真正回归。

  所以,通过走进基层,我感受到:不下基层掌握不了基层实况,不下基层改变不了工作作风,不下基层挖掘不了好的素材,不下基层写不出好的新闻。

   二、唯有走进基层,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长期的新闻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真正受欢迎的新闻是记者从老百姓心窝子里掏出来的。确实,不到基层去,总隔着薄膜,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走不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如在协助骆驼街道团工委开展“骆驼青年读书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

  报道中,本人深入企业青年、社区青年,搜集他们的关注热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合青年实际需求地推出“荐一批好书、读一本经典、写一篇感悟、打一场辩论、送一份‘鸡汤’”等五大系列活动,尤其是在“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青年辩论赛,点燃了企业青年和村社区青年读书学习、思考辩论的激情。唯有真心才能换来真情,面对采访,来自骆驼约翰迪尔的东北小伙子王波深情地说:“你们的实际行动,让我一个外地青年感受到了本地的关爱,感受到了参与分享的乐趣,也第一次感觉到了家乡般的'温馨。”而这次青年学习文化的培育发掘,也让骆驼街道在全市学习观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凸显特色和亮点。

  长期新闻实践也证明,只有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对所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挖掘出来自一线有价值的鲜活新闻,才能把“走转改”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在驻点骆驼街道过程中,本人要求自己做到“三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平日里,勤寻新闻线索,勤写策划报题,勤跑基层一线,初步做到了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进一步体现群众观点,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把版面和时段多给基层群众,先后挖掘出“金海电子青工电台”、“达尔轴承叶子精神”、“清水湖喜出村志”等典型。

  故而,本人领悟到:唯有走进基层,才能听到民声,才能反映民情,才能领会民意。所以在推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工作者要切

  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

   三、唯有走进基层,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工作只有扎根基层一线,才能汲取养分,不断发展。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也一直是新闻工作者成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必经途径。

  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通过半年向群众学习,本人慢慢善于用群众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意接受方式阐述观点,用群众语言来改进文风,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让人们爱听爱读爱看,务求最佳的宣传报道效果。如和新闻中心四家媒体记者一起,尝试写短新闻,通过“短 新 实”等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倡导清新文风。《骆驼连环担保破“钱”荒》、《骆驼街道商会1600万回馈社会》等寥寥数百字的简短新闻常常占驻四家媒体显要版面和位置,甚至还作为头版头条播发——“短、新、实”为新闻报道添“魅力”, 一改“文章冗长”、“当短不短”和“刻板生硬”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免费开放!外滩这座百年老建筑藏... 你知道吗?外滩藏着一座宝藏老建筑——东亚银行大楼它既是百年金融史的见证者,有着固若金汤的地下金库;又...
吕梁发出“23℃清凉邀约”,邀... 7月27日晚,当黄土高坡的壮阔景观与山城夜景同框时,一场跨越山河的文旅推介会在重庆公园天街成功举办。...
2025年和田地区航旅大会开幕... 新京报讯(记者刘玮)7月26日,2025年和田地区航旅大会在和田玉石文化广场开幕。在大会上,和田地区...
记者Vlog丨非洲动物大迁徙点...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正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两国上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出国门,前往非洲旅游、看...
藏在峡谷里的清凉密码 藏在峡谷...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炎炎夏日,何处寻清凉?是寻一泓溪流,踏水欢歌?还是访一处河畔,听晚风轻吟...
“中轴游”成北京文旅“金名片”...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北京中轴线”成游客热门打卡地。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人民网北京7月28日电 ...
“文旅+”为夏日文旅市场注入新...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8日讯7月26日至27日,由无忧传媒全新打造的可持续IP“JOY FANS” ...
嵩山少林景区发布补充公告:原购... 因系统升级,少林景区原购票渠道不变,由此给各位游客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咨询电话:0371-6274...
上海之夏·精彩普陀〡上美影泡泡... 作为今年“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期间,全市18场“城市定制活动”之一,位于普陀区环球港的上美影泡泡米益...
吕梁市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蓉启幕... 封面新闻记者 闵强7 月 25 日,吕梁市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蓉启幕。本次活动旨在提升“汾酒故乡 英雄...
荷映夏日生清凉 荷映夏日生清凉...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夏日荷花别样红。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人民网马鞍山7月28日电 (记者汪瑞华、...
俄罗斯达吉斯坦:集美景美食于一...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地处北高加索的俄罗斯自治共和国达吉斯坦,以多元化的景观、独特的风土...
毕业游黄金期,门票减免优惠如何... 中高考结束后,多地景区推出凭准考证减免门票等优惠活动。为了让优惠活动真正落地见效、形成持久吸引力,专...
一张火车票里看山东文旅流量密码... 银发专列成老年人出游新选择,“齐鲁1号”推出研学线路产品,计次票激活全域游一张火车票里的文旅流量密码...
7月27日最佳情报|泻湖晨雾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互动编辑 张伟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绘就一幅如诗夏日画卷找记者,上壹点!分享身边见闻,...
美食观光巴士中轴专线启动发车 ...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亚奥联盟成员北辰集团和朝阳文...
上游在泄洪景区为何还正常营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雅菲 吴佳11点半进景区,不到12点车辆就被淹了。7月27日,多位游客向齐...
港媒:香港旅游业上半年斩获亮眼... 参考消息网7月27日报道 据香港《星岛日报》7月27日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6日公布,今年上...
“高铁+旅游”深度融合:特色专... 央视网消息:乡村旅游火爆,国铁集团各铁路局也纷纷加开旅游专列。从东北林海到西北大漠,从江南水乡到西南...
上海温室花园夜游启幕,游客打卡... 7月26日晚,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夜游开启,为慕名前来的游客们献上一场光影与自然共舞的“温室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