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编辑 陈华罗 实习生 何逸铭 新媒体设计 苗奇卉 校对 刘宝庆
清明、五一,每一个小长假都是旅游高峰期,各大旅游景区人山人海,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提出质疑。
在人民网“人民投诉”板块,有不少游客投诉 一些景区摆渡车收费高、等待时间长、体验感差、路线设计不合理 、强制消费 等问题。
也有人反映,一些景区有意将停车点与景区大门拉开很长距离,或者在景区内部的入口与核心景点之间设置一段距离,千方百计地使乘坐摆渡车成为游客的“必选项”,实在令人叫苦不迭。
“景区摆渡车是便利还是牟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次节假日,都有会游客投诉相关问题, 这不禁让人发问:景区摆渡车为何频遭投诉?景区摆渡车收费模式是否合理?为何会造成游客体验不佳?
━━━━━
越来越远的景区大门
不得不坐摆渡车
游客们的投诉并不是空穴来风,据中国旅游报消息,有不少游客称,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景区观光车的停车点不在景区出入口,而是在商业街,下车后要花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完商业街。
某旅游博主也“吐槽”说,他自驾到吉林长白山天池北景区附近的停车场,被告知想要买票必须返回35公里外的镇上,然后统一乘坐景区大巴车参观。
通过抓取网络投诉平台上关于摆渡车/观光车的相关投诉,我们发现游客集中投诉摆渡车的景区类型里,山水风景类景区最多。在摆渡车投诉排行榜的前15名景区类型中,带有“山”“江”“湖”等字样的自然风光景点,遥遥领先于“公园”、“古城”之类的人造景点。
山水风景类景区的相关投诉数量多,与其自身特点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等自然型景区,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景点分散、游线较长,设置不同站点上下车的观光车是为了生态保护和方便游客体验。
像峨眉山这样的山水风景类景区,一般地形复杂、占地面积也大,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天然被拉得很开,不均匀地分布在0-3099米的海拔范围内。
坐观光车单程上山大概花费2小时,如果全程步行爬山的话,算上中间吃饭、休息的时间,至少需要10小时左右才能登顶成功。
对于普通人而言,几乎无法做到全程步行游玩的同时,还保持精力充沛。一旦感到劳累,即使预先没有购买全程观光车往返票的游客,也会禁不起折腾,从而选择价格不菲的观光车票。
除了山水类景区,也有一些景区因为面积大以及出于对景区内部文物遗迹的保护,游客接待中心和景区入口远,需要乘坐景区摆渡车,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甘肃莫高窟等。
也有部分景区因为建设用地有限,只能在远处找一个能建成停车场的地方, 游客接待中心外移 ,只能依靠景区摆渡车。
河北嶂石岩景区 工作人员告诉媒体,他们景区丹崖多、山高谷深,景区没办法建成大型停车场,只能在附近乡村协调一块土地建设停车场,因为需要 摆渡车配套,由景区自己运营。
但也有 不少 旅游业的从业者提到,的确有一些景区本身 无实际需要,刻意把游客接待中心外移,造成离核心景区较远的情况,增加了游客交通成本。
━━━━━
人还没到景区
钱就花了一半了
在网友的投诉中,有不少关于景区摆渡车价格贵的。据齐鲁晚报报道,今年 春节,谢先生到广东梅州市一景区游玩,刚到门口,就被摆渡车影响了心情。
谢先生表示, “ 停车场距离景区大门太远,大概要走2公里路程,坐摆渡车则要20元一位,感觉不值得。 ”
也有知名旅游达人向中国新闻周刊反映,茶卡盐湖景区内交通费用贵。据其描述, 茶卡盐湖景区游客集散中心距离景区非常远, 即便景区门口有停车场,但游客也只能在集散中心乘坐摆渡车前往。 而且,景区正门距离核心景点也相当遥远,游客需要再额外购买小火车车票或游船票才能往返。
对此,茶卡盐湖官方客服表示, 从景区门口到核心区有4.2公里,游客可以选择步行前往,也可以选择自费搭乘小火车或游船前往, 但他们一般比较推荐“小火车+游船”。
目前 茶卡盐湖景区 官方小程序 显示,该景区门票(旺季)为60元,但小火车单程票就要50元,而入湖和出湖的游船单程票为90元。 这意味着,除了门票,游客还可能需要额外支付140元的景区内交通费。
▲ 来自茶卡盐湖官方小程序
但该旅行达人表示,前往核心区都是盐路,并不好走。虽然也可以步行前往,但需要 花费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核心景区,往返超过两小时,所以绝大部分游客不得不花这个钱。
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 表示,过去 景区内交通问题并不明显,因为景区主要通过门票来获得收入。
但近些年来各地对景区门票价格进行严格控制, 部分景区开始寻找其他方式来填补收入, “ 最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二次消费方式就是景区交通。 ” 他说。
以北京市A级景区为例,门票层占据旅游景区收入的较大比例,景区的门票收入层一度超过50%,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旅游景区摆脱“门票经济”,各项政策的出台,门票收入占比逐渐下降。
有业内人士对中国旅游报表示,“ 目前很多观光型景区除了门票收入之外,其他营收渠道有限,景区投资很难收回成本。 ” 政策规定门票收入不能作为上市主体的收入,一些景区营收手段有限,为了增加营收渠道,包括摆渡车、索道在内的景区交通是重要的营收项目。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财报也印证了这一点。财报显示,包含观光车在内的客运索道收入占比超过四成,占据绝对大头。
━━━━━
对摆渡车吐槽
应成为景区提升服务的起点
对于景区摆渡车规划和票价设置是否合理,景区有着自己的规划权和定价权;但乘坐体验是否友好,那游客就拥有较大的发言权了。
通过抓取分析社交平台“旅游摆渡车”的相关话题的评论,我们发现,除了 收费高、强制消费、二次收费等问题,不少景区的摆渡车运营存在服务差、体验差等问题,给满怀期待的游客朋友当头一棒。
有网友称,那握在手里的小小一张观光车票,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逼得人直呼景区“管理混乱,吃像难看”!
比如今年五一假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部分路段出现拥堵,车辆通行受阻,导致接驳的城景客运专线车辆通行效率降低,大批游客被滞留在景区南门外栖凤岗亭候车处,部分游客大晚上排队7、8个小时才下山,甚至凌晨2点仍在摸黑徒步,愤怒大喊退票。
▲ 来自闪电新闻
近几年来,每当景区服务保障出现问题时,都会有大批游客高呼“退票”,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游客对景区提供的服务和高昂票价水平之间失配的控诉。尤其是节假日,当大批游客前往旅游景区时,极其考验景区的接待水平和应急能力,但旅游景区却屡屡发生游客滞留事件,其中不鲜国家级5A景区,导致游客对景区的不满。
游客对景区摆渡车吐槽这么多,根本原因是体验感不好。大量成功的旅游案例证明,游客愿意为有价值和体验感的产品买单,游客的抱怨投诉,并不是景区要消灭的舆情,而是景区需要进步的发力点。
对旅游景区而言,配套设施建设要从游客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合理收费,用心服务。如果只把游客当韭菜,不改变“靠山吃山”的传统发展模式,游客复游率一定会变低,景区注定走不长远。
参考资料:
1、中国旅游报《“差评”“吐槽”接连不断 网络平台屡上热搜 景区观光车运维应算大账》
2、人民日报《景区摆渡车,便利还是谋利?》
3、中国旅游报《景区摆渡车——游客抱怨的槽点 景区进步的锚点》
4、中国新闻周刊《景区摆渡车,怎么就成了“刺客”》
5、中国文化报《门票优惠后,景区摆脱门票经济了吗》
值班编辑 王丹妮 康嘻嘻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