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彝族常用乐器有( )( )2、《阿细跳月》的演奏形式( )《阿细跳月》拍号是( )乐曲主题由( )个乐句构成。3、《阿细跳月》乐曲主题出现变化重复了( )次。音乐主题每次出现时有什么变化?在( )内打✓速度( ) 力度( )演奏乐器( )音区( )4、《火把节》的演奏形式( )乐曲情绪( )你听到了乐曲中有哪些乐器演奏的音色?(至少写出三种)( )( )( )5、请你演唱并上传《阿细跳月》的主题,可以唱谱也可以用“Lu”哼唱
1、葫芦笙
葫芦笙,是彝、拉祜、佤、傈僳、哈尼、黎、纳西、怒、普米、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彝语 称布若、昂。拉祜语称若、若果筚。佤语称拜、拜桂、恩拜因 、唔变。傈僳语称玛纽、阿普筚。哈尼语称拉结、报扎。纳西语称妞篾、贝批又。
流行于云 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四川省凉山 彝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地区、安顺地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等地。
2、马布
马布,是彝族独有的一种单簧气鸣乐器。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即插上簧管 的竹制气鸣乐器。又称布惹。
3、巴乌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4、月琴
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5、口弦
口弦又称口弦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阿细跳月》的演奏形式(大三弦 ),阿细跳月以特有的"1、3、5"为核心音乐韵律和四分之五的节拍。
一共出现了14次主旋律
下一篇:同湿散对齿痕舌帮助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