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故宫焕新颜:宁寿宫花园首开放,三大展览诉说传承与守护! 故宫百年文物展 2025年故宫百年院庆展览
迪丽瓦拉
2025-10-10 19:00:45
0

当 2025 年的国庆与中秋双节相逢,北京城的秋日暖阳格外温柔,而坐落于中轴线核心的故宫博物院,正以一场盛大的 “百岁华诞” 庆典,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10 月 10 日这一天,不仅是故宫博物院正式迈向 “人民的博物馆” 的百年纪念日,更因首次对外开放的宁寿宫花园,让这座历经明清两代风雨的皇家禁苑,再度焕发出令人心动的新光彩。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在红墙黄瓦间穿梭,在古树假山旁驻足,只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百年故宫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提及故宫,大多数人的印象或许停留在太和殿的宏伟、乾清宫的庄严,或是御花园的精致。但对于熟悉故宫历史的人来说,宁寿宫花园始终是一座 “藏在深闺人未识” 的秘境。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皇家花园,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颐养天年所建,凝聚了清代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更承载着文人雅趣与皇家气度的完美融合。如今,随着它的首次对外开放,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这个双节假期里故宫最热门的 “打卡点”。



走进宁寿宫花园,仿佛瞬间从喧闹的尘世踏入了一片静谧的 “咫尺山林”。脚下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的古树郁郁葱葱,树干上的纹路见证着百年的岁月变迁。抬头望去,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温润的光泽,绿色的剪边勾勒出屋顶优美的弧线,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流动的古画。沿着小路前行,假山绵延起伏,这些假山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由能工巧匠精心挑选的湖石搭建而成,每一块石头的位置、角度都经过反复推敲,既展现出自然山水的野趣,又不失皇家园林的规整。山间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华轩、遂初堂、符望阁等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细节之处尽显匠心。



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花园中 “曲水流觞” 的景致。在古华轩前的庭院里,一条蜿蜒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溪水沿着精心设计的渠道流转,时而平缓,时而曲折,最终汇聚在一处方形的水池中。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复刻了古代文人雅士 “曲水流觞” 的雅集场景,每逢春日,古人会将酒杯放在溪水中,让酒杯随水流漂动,停在谁面前,谁便饮酒赋诗。如今,虽然我们无法亲身体验古代雅集的盛况,但站在溪水旁,看着溪水缓缓流淌,仿佛仍能感受到千年前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耳畔仿佛响起了朗朗的诗句与悠扬的琴声。这种文人雅趣与皇家园林的大气相得益彰,让宁寿宫花园既有 “大隐隐于市” 的静谧,又有 “皇家气派” 的庄重,每一处景致都值得细细品味。



宁寿宫花园的开放,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了清代园林艺术的魅力,更揭开了故宫百年修缮与守护工作的冰山一角。为了让这座百年古园以最佳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们付出了数年的心血。从建筑构件的修复到古树名木的养护,从园林水系的疏通到环境氛围的营造,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在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循 “不改变文物原状” 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花园中的每一处细节进行修复。



比如,对于屋顶的琉璃瓦,工作人员逐一检查,对破损的瓦片进行复制替换,确保每一片瓦的颜色、纹理都与原件一致;对于木质结构的梁柱,采用传统的榫卯工艺进行加固,同时运用现代的防虫、防腐技术,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正是这份对文物的敬畏与执着,才让宁寿宫花园在百年之后依然能焕发出昔日的光彩,让游客得以穿越时空,感受乾隆年间的园林之美。



除了宁寿宫花园的首开放,故宫博物院从 9 月 30 日起推出的三大展览,更是为百年华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全方位展现了故宫百年间的传承与守护故事。这三大展览分别位于宁寿宫花园遂初堂、午门展厅和神武门,每个展览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与亮点,吸引着不同兴趣的游客前来参观。



位于宁寿宫花园遂初堂的 “天工匠心 —— 宁寿宫花园的历史与守护” 展览,堪称是了解宁寿宫花园的 “百科全书”。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老照片、修缮过程中的实物标本以及多媒体互动装置,详细讲述了宁寿宫花园从建造、演变到近现代修缮的全过程。在展览现场,游客可以看到乾隆年间绘制的宁寿宫花园设计图纸,图纸上的线条清晰可见,标注的尺寸与细节详尽入微,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智慧与严谨。



同时,展览还展示了修缮过程中替换下来的旧构件,比如磨损的木质梁柱、破碎的琉璃瓦件等,这些旧构件上还保留着当年工匠的印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百年前的建造故事。此外,展览中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 VR 技术 “走进” 修缮现场,近距离观察工匠们如何运用传统工艺修复文物,感受文物保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个展览不仅让游客了解了宁寿宫花园的历史,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故宫文物保护工作者 “工匠精神” 的传承,懂得了每一处文物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付出。



如果说 “天工匠心” 展览展现的是故宫的 “园林之美”,那么位于午门展厅的 “百年守护 —— 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大展,则呈现了故宫百年间的 “文物之魂”。作为故宫百年华诞的核心展览,“百年守护” 大展以时间为线索,分为 “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 三个篇章,通过近千件珍贵文物,全面梳理了故宫从 1925 年成立博物院以来,在文物保护、研究、展示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在 “一脉文渊” 篇章中,展出的多是故宫馆藏的 “国宝级” 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清明上河图》《五牛图》《伯远帖》等传世珍品。这些文物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清明上河图》卷前的 “清明上河图” 五个大字苍劲有力,画卷中描绘的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栩栩如生,无论是市井百姓的生活场景,还是汴河上的船只往来,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让游客仿佛穿越到了北宋年间。



《五牛图》则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画中的五头牛姿态各异,或吃草、或昂首、或回首,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展现出唐代画家韩滉高超的绘画技艺。《伯远帖》作为 “三希堂” 法帖之一,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的真迹,字迹潇洒飘逸,笔法灵动自然,被誉为 “天下第四行书”。这些珍贵文物的展出,不仅让游客大饱眼福,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故宫作为文物收藏机构的深厚底蕴。



“百年传承” 篇章则聚焦于故宫博物院百年间的文物保护工作。展览中展出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工具、档案资料以及修复后的文物对比展品。比如,展出的民国时期的文物修复工具,虽然简陋,但却见证了早期故宫人在艰苦条件下对文物的守护;而现代的文物修复设备,则展现了科技进步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助力。同时,展览还讲述了几代故宫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故事,从早期的马衡、李济等学者,到如今的 “故宫匠人”,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故宫的文物,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其中,“文物医生” 单霁翔的故事更是让许多游客感动不已,他带领团队对故宫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推动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与公众见面。这些故事让游客深刻认识到,故宫的百年传承,不仅是文物的传承,更是一种 “守护精神” 的传承。



“万千气象” 篇章则展现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在文化创新与传播方面的成就。展览中展出了故宫文创产品、数字故宫成果以及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相关展品。从 “故宫口红”“朝珠耳机” 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到 “数字故宫” 小程序、VR 故宫等数字化体验项目,再到故宫与国外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展览海报,无不展现出故宫在新时代的 “年轻态” 与 “国际范”。这个篇章让游客看到,故宫不再是一座冰冷的古建筑,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 IP,它正以全新的方式与公众互动,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较于前两个展览的宏大叙事,位于神武门的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 则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打动了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20 世纪 30 年代,为了躲避战火,保护故宫的珍贵文物,故宫人开启了一场历时十余年、跨越万余里的文物南迁之旅。这场南迁被誉为 “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而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 则通过 100 余件档案文献、老照片、文物包装箱以及当年南迁过程中使用的物品,还原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展览现场,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记录下了当年故宫人打包文物、搬运文物、辗转迁徙的场景。照片中,工作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文物包裹在棉纸中,再放入木箱,每一个木箱上都标注着文物的编号与目的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推着小车,扛着木箱,冒着战火与自然灾害的危险,一步步将文物运往安全地带。这些照片虽然已经泛黄,但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故宫人的坚定与执着。展览中还展出了当年使用的文物包装箱,箱子上的绳索痕迹依然清晰,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的木质香气。此外,展览中还展示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包括南迁路线图、文物清单、工作人员的日记等,这些文献详细记录了南迁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游客得以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其中,一位名叫那志良的故宫工作人员的日记格外引人注目。日记中写道:“我们带着文物,就像带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让它们受到一点伤害。” 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故宫人的心声。在南迁过程中,许多故宫人放弃了自己的家庭,远离了家乡,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文物的守护。正是这份坚守,才让故宫的珍贵文物在战火中得以保存,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火种。如今,当游客站在这些展品前,读着这些感人的故事,无不被故宫人的 “家国情怀” 所打动,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 “守护文化遗产” 的意义。



从宁寿宫花园的首次开放,到三大展览的精彩呈现,故宫博物院在百年华诞之际,不仅为公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一百年来,故宫从一座皇家禁苑,转变为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再到如今成为全球知名的文化 IP,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无数人的努力与守护。在这里,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匠心修缮,有学者专家的深入研究,有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更有每一位游客的喜爱与支持。



站在百年的节点上,故宫博物院不仅回顾了过去的辉煌成就,更在规划着未来的发展蓝图。未来,故宫将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运用更多的科技手段,让文物 “活” 起来;将推出更多精彩的展览与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热爱故宫;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所说:“故宫的百年,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继续守护好这座文化宝库,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当我们漫步在故宫的红墙黄瓦间,感受着宁寿宫花园的 “咫尺山林” 之美,欣赏着三大展览的丰富内容,我们不仅是在参观一座博物馆,更是在与一段历史对话,与一种精神共鸣。故宫的百年,是传承的百年,是守护的百年,更是创新的百年。而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将在这份传承与守护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让中华文化的火种永远传递下去。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故宫博物院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将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0月10日最佳情报|五龙潭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互动编辑 张伟潭水澄澈似碧玉月牙飞瀑引客来找记者,上壹点!分享身边见闻,来情报站...
又见奇村 | 你知道吗?南高藏... 现代生活越来越多人开始向往“归园田居”的松弛在忻府区奇村镇的山野间藏着这样一处能把乡村生活过成诗的秘...
坐着热气球观滇池、看月亮!昆明... 10月6日中秋节央视财经频道经济新闻联播聚焦昆明播出节目《云南昆明:乘热气球赏月观滇池 传统佳节融合...
四川德阳文庙,小仙女爬上孔子雕... 国庆节连中秋假期已经结束,长假的旅游余温还在,这个8天假期,全国8.8亿人次出游,全国各地大小景区游...
忻州市“国庆、中秋”假期累计接... 2025年国庆、中秋节假期,忻州市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激发文旅市场强劲活力。虽然假日后半程连续阴雨...
趵突泉锦鲤胖成“猪鲤”,景区:... 来源:九派新闻近日,山东济南趵突泉的锦鲤因肥成“球”而出圈,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猪鲤”,引发关注。趵突...
千城百县看中国|内蒙古:开鲁古...   古榆农业生态园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大榆树镇,是一个以农文旅融合为特色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贵阳“幻花样young”一期试...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人民网贵阳10月10日电 (龙章榆)国庆期间,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片区...
浦东援疆出新招,从“送文化”到... 日前,昆仑乐都·木卡姆艺术季——沙漠音乐汇在喀什地区莎车县喀尔苏国家沙漠公园启动。项目是浦东、莎车两...
百年故宫焕新颜:宁寿宫花园首开... 当 2025 年的国庆与中秋双节相逢,北京城的秋日暖阳格外温柔,而坐落于中轴线核心的故宫博物院,正以...
国庆中秋文旅消费热:“夜游”点... 国庆中秋双节8天假期,成功将国内文旅市场热度推向新峰值。10月9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
四川阿坝:莲宝叶则风景如画 阿...   秋日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的莲宝叶则景区,碧蓝的湖水与耸立的群山相映,景色如诗如画。 ...
小照片撬动大市场,99元解锁“... 武汉紫阳公园正在摆拍的古装女孩。谢碧鹭/摄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武汉...
跟着昆马游石林|游玩攻略等你来... “燃情昆马·乐享石林”!全活动指南,带你玩转石林唱响阿诗玛· 音乐歌舞盛宴主会场:石林县体育馆旁舞台...
10月13日起,泰山中天门索道...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泰山索道公司10月9日发布通告,根据索道设备年度维护计划安排,泰山中天门索道定于1...
反向出行潮下的文化新宠!运城博... 当 “十一” 小长假的喧嚣渐渐褪去,各大热门景区的人潮逐渐散去,一场悄然兴起的 “反向出行” 热潮正...
千年驼铃震沙砾!骆驼踏遍270... 2025 年 10 月 9 日的清晨,河西走廊的风带着几分秋日的微凉,拂过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遗...
数读“双节”|超8000亿旅游... 长达八天的“超级黄金周”落幕,哪些城市是这个假期里最受欢迎的文旅顶流?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
节后瘦西湖火了!机票酒店大跳水... 清晨六点半的扬州,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瘦西湖景区的南门却已排起了不算短的队伍。穿着轻便外套的游客们背着...
8.88亿人次出游!8090亿... 当 2025 年国庆中秋双节的假期余额清零,一份沉甸甸的文旅市场成绩单正式出炉,瞬间点燃了整个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