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普遍预计2022年美元走强,但要注意的是,在“强美元”预期下,美元下半年可能会因加息靴子落地回吐部分由预期引发的涨幅。
一、 全球宏观:抗通胀、忙收水
2021年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之难在于,要应对疫情反复下,通胀与就业市场的复杂性。通胀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封锁结束后需求复苏推动的;多大程度上是由供应紧张导致的?起初,许多央行认为,由于经济复苏的速度和供应链瓶颈,“通胀是一个暂时现象”;一些央行选择静观其变,以期供应链问题解决后,通胀飙升压力能得到缓解。
但当大规模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的短期刺激效应消失后,能源危机、供应链失衡、劳动力短缺,让全球通胀高企愈演愈烈,上升的物价逐步引导通胀预期稳步上升,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大央行不得不考虑货币政策转向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021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中表示,高企的通胀将长期存在,从12月开始美联储将加倍缩减购债,并在3月结束疫情期间的债券购买计划。结束购债计划后,美联储的下一步将会是加息。
最新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交易员认为美联储2022年3月加息的概率接近80%,12月实施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概率约50%。
美联储加息必然会影响外围国家。在疫情之前,发达经济加权政策利率为0.8%,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新兴市场加权政策利率为5.5%,仍有一定的加息空间。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超出预期,新兴市场或会面临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通胀压力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应做好应对准备,包括提高利率等。
波兰央行是今年第一家加息的新兴经济体央行。1月4日,其提前宣布将主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2.25%。在美联储周三公布的会议记录显示出提前缩表加息的趋势后,乌拉圭、秘鲁和阿根廷等几个南美央行也宣布在过去两天加息。阿根廷这一最脆弱的新兴经济体,在去年一年未采取任何货币政策行动,目前通胀率已高达51%左右。
二、 美股:指数涨势放缓,巨头与成长股分化、中概股难回血
2022年开年第一周,市场如期表现出了担心美联储加息速度将超出预期的情绪,标普500指数创2016年以来最差开年表现,高增长股票遭抛售。但就在接下来一周首个交易日,不少科技股触底反弹,也有科技股实现大逆转收涨。
美国企业良好的盈利增长一直是看涨美股的支柱之一,即使在美联储的鹰派政策转向以及奥密克戎的压力下,2021年美股依旧再度以超大涨幅收官,预计强劲业绩将在2022年继续为美股撑腰。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加息到来时可能给估值带来阻力。综合来看,标普500指数的增长有可能放缓。在已公布2022年预期的13家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中,分析师对标普500指数明年年底的平均目标为4940点。美国标普500总市值$40万亿,纳斯达克指数总市值$25万亿,5家万亿公司市值$10万亿,他们能稳住,指数就能稳住。这也意味着,五巨头仍大概率延续涨幅,但估值可能受到压力。
巨头与成长股的分化也是一大将延续的现象。2021年是美股历史上IPO数量和募资量最强劲的一年——超1000起IPO事件,两倍于2020年规模的3150亿美元募资额,近400家公司进行传统IPO上市,另外600家公司通过SPAC上市。科技股尤其瞩目,2021年在美股上市的55家科技公司中,有54家都已经进入熊市区域——即下跌20%以上。去年,有约2/3在美上市新股已破发,这一比例在2022年大概率延续。
2021年中概股也是轮番经历了监管风暴、抛售潮、暴跌、退市风险。政策与监管很难真正放松,因此,中概股下跌中触底易反弹,难反转。
三、 A股:指数涨势增强,估值重整、板块轮动、大小市值股分化
2021年我国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消费品价格在今年面临较大的涨价压力,因此,即使我国货币政策在美联储收紧的背景下相对独立,也难以保持过度宽松,总体上大概率基调稳健,财政政策或将呈现积极走势,使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5%-5.5%。
类似于美国加息恐对高估值股形成压力,A股高估值赛道股可能在2022年依次出现——估值回归、估值重整、估值再分化。赛道股的下跌影响的不仅是散户,对重仓高估值赛道的基金也会有巨大影响。因此,在指数大概率上涨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板块轮动。
在高估值股估值回归期间,小市值公司中容易产生妖股,好的概念题材,将有可能出现更大的上涨幅度,短期爆发力更强。当然,大部分30亿小公司,最终长成300亿公司的可能性极低,业绩才是决定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核心要素。若第一、二季度估值重整后,下半年,高估值、高成长股大概率跑赢市场。
2021年在中国,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秩序的重构,新秩序已经建立。中国将继续遏制房地产投机性投资,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将有更多资金涌入A股市场。外资资金也将增加A股配置。预计今年会有3000亿元左右的外资资金进入A股。A股有非常多的资产受益于国内稳定增长的政策,包括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以及一些传统消费品行业。外资在过去3-5年的时间流入A股是非常踊跃的。以外资机构最关注的A股指数之一,沪深300指数为例,预计2022有5%-10%的上涨空间。
四、外汇与人民币:美元虎头蛇尾,人民币充当“平衡器”
市场普遍预计2022年美元走强,但要注意的是,在“强美元”预期下,美元下半年可能会因加息靴子落地回吐部分由预期引发的涨幅。此外,从CFTC持仓情况看,多头加仓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持仓分化度逐渐达到超买水平。欧元与英镑存在低位反弹的可能。英镑在加息预期的支撑下表现将优于欧元,但疫情及英欧贸易问题将限制其上方空间。商品货币方面,商品价格涨势暂缓的情况下,澳元及加元下方空间增大。同样地,加拿大央行对加息的鹰派立场将使得加元相较澳元表现更优。
2022年,人民币汇率面临‘四差变化’带来的贬值压力,包括:本外币利差缩小、经济增长差变化、对外贸易差缩小以及风险预期差逆转。特别是进口企业、借用外债企业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有效对冲汇率风险,谨防汇率贬值带来损失。
2022年人民币汇率可能成为中美货币政策“松紧差”的平衡器,在汇率上释放更大弹性。若2022年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则国内企业以美元计价的中资美元债实际融资成本将上升。而中资美元债的融资主体又以处境艰难的房企居多,可能让本已身处困境的一些房企雪上加霜。
五、 股权投资:政策利好、硬科技布局正当时
2021年,国家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资金渠道方面不断迎来利好,使得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正逐步缓解。从具体资金来源来看,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分别得到政策信号,逐步推动股权投资行业布局。在明确政策信号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加大布局股权投资市场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其与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
退出路径也更为灵活,从鼓励现有母基金引入S策略,到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都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VC/PE投资市场触底反弹,投资规模大幅提升,投资数量反向走低,从数据上看,机构投资谨慎,更看好优质的项目。
2022年,医疗、硬科技、碳中和、新消费的热度将得以延续。硬科技占据市场主导位置,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是硬科技代表领域,在市场中有引领性、基石性,是不可替代的主趋势。在科创板重点聚焦于“硬科技”类企业的同时,科技人才的回流加速,为新一轮中国硬核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加之资本被有效引导的助推,中国科技企业将迎来大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