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我市万秀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互联网+服务中心”,率先建立了广西第一个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围绕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体活动、维护权益等为城市居民养老提供紧急救援、日常照顾、家政服务等一系列养老服务,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银发之家。这是一种居家养老的新模式——虚拟养老院。
这样的养老院“虚拟”在哪儿?虚拟在其存续形式上。和传统养老方式相比,虚拟养老院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无需一栋固定的建筑作为支撑,无需整齐划一的床榻作为充实,只需要一个虚拟的信息服务平台。虽说形式虚拟,但其提供的服务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种新型养老方式有望成为今后的一种养老新趋势。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看起来前景大好的虚拟养老院,当前还处于发展完善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据了解,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大多为“三无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群体,这些服务对象决定了虚拟养老院的消费结构中政府占比高、自发消费少。系统的维护升级、员工的培训和工资增长仍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对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缺乏市场化经营的刺激,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虚拟养老院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服务人才短缺也是掣肘因素之一。较之养老行业,月嫂、保洁人员等岗位的收入更有诱惑力。但如果养老服务的从业者不够专业、文化水平跟不上,那么其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很难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匹配。
最后,要不断释放虚拟养老院的优势和潜力,让其更好地服务社会,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引进“活水”助其不断升级。一方面,要优化服务。通过科学统筹好各类资源、提高人才专业化程度等方式,提升养老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和科技化水平。另一方面,更要做好虚拟养老院的复制推广和宣传落地。在以服务争取消费者的同时,虚拟养老院也要打通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养老服务与老人需求的精准对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要。
(文章来源: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