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郭可欣
一张小小的足球赛票根,在这个假期成为解锁四川多地旅游优惠的“密钥”,点燃了假日消费市场。今年国庆假期,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川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省21个市州组成的球队展开绿茵较量。四川各地借势推出“看‘川超’游四川”5000万元消费大礼包,让一张小小的球票变身文旅消费的“钥匙”。
多地推出票根优惠政策
“川超”战火点燃四川多地文旅市场,各城市纷纷推出以“票根经济”为核心的旅游优惠措施。
巴中市在川超期间发放餐饮住宿专项消费券,并提供景区直通车服务,实现“观赛+出游”无缝衔接。乐山市为持票观众提供峨眉山、乐山大佛门票五折优惠,并同步推出“激情川超”系列消费券,总规模预计达1000万元。
广元市宣布,到广元主场观赛的所有球迷,可凭球票享受全市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优惠。凉山州推出了“跟着川超游凉山”一票通游计划,联动包括泸沽湖、螺髻山在内的8个A级收费景区,持观赛票根可享受景区门票5折优惠。
南充市则推出看“川超”游南充文旅活动,所有来南充的参赛球员、教练员和南充主场比赛持票球迷,可以享受南充阆中古城等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优惠。自贡与内江两地联动,推出“自在盐都・票根畅享”和“甜蜜内江・票根作伴”活动,凭川超比赛票根可在指定餐饮商户享满减折扣、在多家景区免门票。
甘孜州为主场首战推出6000张免费门票,观众持票根可半价游全州收费A级景区,指定餐饮、特产店分别享7折、6折优惠。线上旅游平台也推出了相应的促消费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优惠形式。
赛事激发假日消费活力
“川超”联赛不仅点燃了绿茵场上的竞技热情,更通过创新的“票根经济”模式,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旅、假日消费巧妙融合,为四川多地带来了显著的消费增长。
在凉山州,仅10月2日一天,通过展销促销、消费券发放及票根经济联动等方式,就拉动消费达3288万元。当晚的“川超”凉山主场比赛,共有观众、球迷、志愿者、工作人员、参赛队伍等2万余人参与,赛事赞助、政府投入、门票收入等直接经济效益达242.8万元,带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间接经济效益估算达1012.06万元。
国庆假期前三天,凉山州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10.75万人次,同比增长20.31%。其中,邛泸景区接待游客33.75万人次,建昌古城景区接待游客35.16万人次,螺髻山景区接待游客1.86万人次,同比增长247.66%。
达州市借“川超”东风,截至10月5日,全市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03115人次,实现景区门票收入1204.92万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8.2%、2.84%。达州还统筹发放700万元“达人达礼”消费券,并投入1000万元用于汽车促消费补贴。
在自贡市,国庆第一天全市17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9.5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0.04万元,主城区星级酒店入住率47.58%。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还捕捉到,在9月27日川超乐山队客场挑战雅安队后,从雅安市迁入乐山的人员比例三日间增幅达34%,显示了赛事对人员流动的拉动作用。
赛事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川超”联赛与国庆假期相遇,四川省各地借此推出的系列旅游政策,展现了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思维。这些政策将足球赛事带来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增量,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票根经济”的成功实践表明,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带动消费的重要媒介。当一张球票可以解锁景区门票折扣、住宿优惠和餐饮特权时,体育迷同时成为旅游者,赛场激情自然延伸为旅游消费热情。
这种“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经济受益”的模式,有效破解了节假日旅游产品同质化难题,为游客提供了差异化的旅行体验。
从“看球赛”到“游城市”,从“单一观赛”到“多元体验”,“川超”旅游政策正引领体育旅游从简单的“物理叠加”走向深度的“化学融合”。这一创新实践,为四川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