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城区椿树街道南柳巷,一座传统灰瓦木门的中式门楼格外醒目。走进院子里,经过整体保护性修缮之后的四合院已经焕然一新。三棵百年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如同饱经沧桑的老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城南的往事——这里就是近期对外开放的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
历史上的晋江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泉州人水师提督万正色捐资兴建,曾是在京福建籍、台湾籍乡亲的聚集地,后因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此居住并创作《城南旧事》而闻名遐迩。2019年,西城区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制定修缮方案,最大程度尊重建筑原形制特征、原结构材料、原工艺技术,于2025年完成整体修缮。
经过综合提升改造,全新的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故居内设置两个主题展厅及一个特色书屋,以图片、文字、书籍、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台湾籍女作家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以及与北京、台湾的文化联结。
作为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正在举办一期研学活动,主题为“重走小英子的城南旧事”。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观众可走进《城南旧事》的温情世界,以“英子”的视角穿越时空,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触摸时光,抚慰乡愁。
这部改编自林海音同名小说的电影《城南旧事》,是许多人童年时珍贵的“北平记忆”,而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如今刚刚对外开放的南柳巷40号院,1931年到1939年,青少年时期的林海音在这里居住了8年,当时,她的名字还叫林含英。
为支持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的保护与传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赠了与林海音和《城南旧事》相关的文献资料。一封封林海音与朋友往来的手写信件,记录着她笔耕不辍的创作历程;以林海音作品所命名的“冬青书屋”里,则展示了50余个版本的《城南旧事》。
作为西城区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定位为“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接下来将开展形式多样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还将建立“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吸引大学生、周边居民和文化爱好者参与日常运营。
来源:BRTV新闻( 记者 田智钢 成贵男)
编辑:孙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