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记者 张齐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交界处,有这样一座充满异域风情边境小城——绥芬河。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蓬勃的对外商贸,成为中俄边境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铁路拉来的“无河”之城
绥芬河的兴起与中东铁路密不可分。这条20世纪初建成的铁路,曾是西伯利亚大铁路支线,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与哈尔滨至大连旅顺口的南支线构成一横一纵的“丁”字形铁路,是当时中国境内最长铁路。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作为其东部终点的绥芬河迅速由荒芜之地发展为繁荣枢纽,“火车拉来的城市”由此得名。
中东铁路“丁”字形示意图。人民网记者 张齐摄
“绥芬河没有河,一条小河没脚脖……”这段流传在当地的顺口溜,道出了这座城市有趣的地名由来。“绥芬”源于满语,意为“锥子”,因河里所产尖锐如锥的钉螺而得名。铁路建设时原计划建在当时的东宁厅三岔口,并以流经该地的绥芬河命名车站,后因地质结构不适宜,向北迁址50多公里,最终在这片没有绥芬河流经的土地上,建起了这座以“河”为名的城市。
从“通道经济”到“枢纽经济”的跃升
第十届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人民网记者 苏靖刚摄
作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重要枢纽和我国向北开放的关键节点,绥芬河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对俄贸易持续繁荣。在9月11日开幕的第十届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上,来自俄罗斯、蒙古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以及中国26个省区市共500余家企业齐聚一堂,共觅商机。
绥芬河国门。人民网记者 张齐摄
依托“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绥芬河作为中欧班列“东通道”的关键口岸,充分发挥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等多项开放平台叠加优势,持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和产业融合。如今,口岸货运繁忙,车辆往来有序,电商跨境直达,园区联动发展。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边境小城,正以开阔的视野和充沛的活力,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大放异彩,续写新时代的开放篇章。
从“通道”到“目的地”的华丽转身
绥芬河不仅是对俄贸易的“黄金通道”,更日益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文旅新地标。2024年,绥芬河市累计接待旅游者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57.5%;实现旅游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30.6%。火爆的旅游市场直接带动产业勃兴,全年新设餐饮、住宿及文化娱乐市场主体257户。
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人民网记者 张齐摄
立足“全季、全域、全链”发展思路,绥芬河充分发挥地缘、生态与文化三大优势,成功实现从过境通道向旅游目的地的跨越。穿行于爱情谷、国门景区、东北抗联小镇等特色景点,体验从中东铁路史到跨境购物游的多元魅力,绥芬河已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文旅产业成为这座口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金字招牌”。
上一篇:"探秘山海边 秋冬游广西”桂渝旅游企业产品对接会在重庆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