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西麓的晨雾还未散尽,北武当山的轮廓在微光中若隐若现。方山县,这片1434平方公里的土地,正以“廉吏故里”的文脉为根,“康养胜地”的生态为翼,在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的浪潮中奋力突围,勾勒出一幅质朴而厚重的发展图景。
方山的历史长卷里,“廉”字熠熠生辉。清代廉吏于成龙的故事,如同精神坐标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续写新篇。廉政文化园里,游客驻足聆听“天下廉吏第一”的治世智慧。AI技术赋能的《AI于成龙》更让百年廉风“破圈”:2024年,该案例入选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古老故事借数字之力,叩开了年轻人的心扉。
夏日清晨,横泉水库泛起粼粼波光,碧水如镜,将蓝天与岸畔的绿树收进画框。年均1300米的海拔、7.9℃的气温,孕育出方山独特的生态气候。横泉水库100%的优良水质,是生态坚守的勋章;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让“吕梁后花园”的美誉愈发坚实。
大武机场候机厅里,广播响起“飞往北京的航班即将登机”,旅客们拖着行李鱼贯而入——这座县城的空中航线,已连通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十余座城市。地面上,209国道纵贯南北,太佳高速横穿东西,吕临铁路、吕梁环城高速穿境而过;国道209改线、北武当山景区环线等工程相继竣工,旅游支线公路如蛛网延伸,“铁路+公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曾经,山高路远是方山的“紧箍咒”;如今,通途破壁让“山货出山快一步,游客进山多一路”。
交通的蝶变,为县域经济撕开了开放的口子,也激活了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
农业提质路上,肉牛养殖基地里,壮硕的牛犊啃食青贮饲料;叶酸鸡蛋、方山胡麻油走出大山,前者亮相中国—东盟博览会,后者在“名品出晋”展销会上圈粉无数;方山县供销社捧回“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奖牌,马坊镇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工业转型潮中,煤矿井下,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采掘,39000余万吨煤炭保有量正通过绿色开采释放价值;山坡上,光伏板列队向阳,风机叶轮随风转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加速落地,老工业基地正经历“绿色蜕变”。
文旅破圈时,191个旅游资源单体星罗棋布,北武当山的雄奇、张家塔民居的古朴、田园里的诗意,让方山成为晋西文旅新宠。2019年获批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后,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各美其美,“赏北武当胜景 游于成龙故里”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廉吏故里 康养胜地”的品牌愈发响亮。
产业的热度,最终化作民生的温度。新建的校园里,江阴教育团队带来的课堂充满活力,高考达线人数四年翻番,见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承诺;全市首个“行走的医院”项目落地运行,与北医三院合作的国家级脊柱微创暨疼痛康复诊疗中心里,先进设备守护着百姓健康;“零工市场”的招牌下,求职者与雇主议价的喧闹里,“方山装潢工”的劳务品牌已在京津蒙站稳脚跟,八成劳动力的务工比例,是就业帮扶的实效。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炊烟升起,低保与养老标准逐年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跃居全市第二的背后,是“老有所颐、病有所医、业有所就”的民生答卷。
从历史深处走来,在生态沃土里生长,借交通之翼腾飞,凭产业之力奋进,以民生之暖扎根——方山正以更从容的姿态书写着时代新篇,而那抹“廉吏故里”的精神底色、“生态康养”的自然禀赋,终将在岁月中愈发鲜亮,成为永不褪色的发展注脚。记者 韩笑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