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广西桂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立足行业优势,以“精品化建设、功能化赋能、多元化服务”为主线,推动旅游终端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在方寸店铺间勾勒出“文旅互促、客我共赢”的生动图景,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独特活力。
桂林阳朔县月亮山景区附近的旅游终端。李林蔓摄
精品线路筑基底:让终端成为地域文化“展示窗”
“一条街巷一道景,一户一铺一特色”,走进桂林的旅游终端,这样的感受扑面而来。在这里,商品陈列与漓江山水元素巧妙呼应,每一家店铺都像一个微型地域文化展馆——这是桂林烟草推动旅游终端精品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精准选点是打造旅游终端的第一步。桂林烟草聚焦具备显著旅游消费属性的核心区域,如景区周边、商圈节点、交通枢纽等,严格遵循选址标准,确保终端与旅游流量精准匹配。在桂林市城区则立足商圈特色,将旅游终端建设与步行街、文创园区联动,形成“购物+体验+文化”的复合场景,让终端自然融入旅游动线;在阳朔西街、遇龙河沿岸打造的终端,既保留了店铺原有风貌,又通过装饰细节嵌入山水文化符号。
“一户一特色、一户一精品”的创建理念贯穿始终。在统一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桂林烟草引导零售客户结合自身经营特点与区域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形象:有的店铺以“非遗手作”为主题,在店铺展示当地竹编、陶艺作品;有的则聚焦“山水茶烟”,将本地茶叶与特色商品组合陈列,形成独特消费场景。这种“标准化+个性化”的模式,让旅游终端既规范统一又各具风情,成为游客感受地域文化的“第一站”。
零售户在直播销售自己编的藤编工艺品。唐俊摄
功能赋能促增收:让终端成为游客需求“响应站”
盛夏的桂林,游客如织。在一家旅游终端店内,桂林烟草客户经理正指导零售户进行开口营销:“这是‘桂林有礼’礼盒,里面有本地特色商品桂花糕、桂花冰皮等,都是地道广西味。”这样的场景,是桂林烟草强化旅游终端功能作用的缩影。
旺季营销是功能发挥的关键抓手。针对7-8月旅游高峰,桂林烟草为旅游终端客户开展三项服务:优化商品陈列,指导客户将地域特色商品、应季消暑品放在显眼位置,采用“场景化陈列”增强吸引力;提升开口营销技能,通过专题培训教会客户“三句话推介法”——介绍商品与本地文化的关联、分享搭配建议、提供便携包装服务;推广定制化伴手礼盒,根据游客需求组合土特产、文创产品,既方便携带又富有纪念意义,有效提升了客单价。
经营能力提升是长效保障。桂林烟草组建“旅游终端服务专班”,定期开展培训,内容涵盖旅游市场动态、游客消费心理、多语言服务技巧等,帮助客户从“卖商品”向“做服务”转型。同时,引导客户运用数字化工具,通过私域流量运营、会员体系搭建等方式,记录游客偏好、推送活动信息,提高复购率。如今,许多旅游终端客户不仅能熟练介绍本地景点,还能根据游客行程推荐合适商品,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小向导”。
具有村医身份的农网终端店主粟林弟在为村民测量血压。唐俊摄
多元服务拓边界:让终端成为便民惠民“连心站”
“既能买特产,还能给老人量血压,这家店真方便!”在乡村一家旅游终端,来自外地的游客王女士连连点赞。这种“一店多能”的体验,源于桂林烟草推动旅游终端功能跨界延伸的探索。
资源整合打破服务边界。桂林烟草积极联动金融、邮政、电商等单位,在旅游终端植入多元服务:与银行合作提供小额取款、支付结算服务;联合邮政开通快递代收代寄业务,方便游客寄送特产;对接电商平台设立自提点,解决游客“购物携带难”问题。这些举措让终端从“单一零售店”升级为“便民综合体”,满足了游客多样化需求。
公益活动温暖乡土旅途。结合旅游终端分布特点,桂林烟草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在景区周边店铺,设置“反诈宣传角”“禁毒知识展架”,向游客和村民普及安全知识;在乡村旅游终端,定期开展健康义诊、关爱留守老人等活动,让终端成为连接社会和群众的公益纽带。
下一步,桂林烟草将持续深化“终端+文旅”融合模式,以更精准的建设、更优质的服务,让旅游终端既成为游客记忆中的“暖心驿站”,也成为零售客户增收致富的“活力平台”,在文旅兴市的画卷中写下更生动的行业注脚。(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