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兰州文旅市场热度攀升,以及社交媒体对“旅行仪式感”的持续催化,兰州旅游约拍已从小众消费走向大众选择。这座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凭借中山桥、白塔山、黄河楼等网红地标的独特魅力,正成为西北旅拍市场的新增长极。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市内热门景点、摄影工作室及从业者、游客,通过数据追踪与访谈,解析兰州旅游约拍市场的供需格局、业态特征及发展挑战。
网红地标成取景核心
供需两端持续升温
“来兰州前就刷到过中山桥的夜景大片,特意约了跟拍,在中山桥拍一组夜景,在黄河边记录日落,再穿一套汉服在白塔山取景……”来自河南的游客杜女士早在一周前就预约了兰州的摄影师小李,她告诉记者:“难得来一次兰州,想用专业照片记录旅行。”像杜女士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记者在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黄河楼等热门景点看到,不少摄影师手持单反相机和打光设备带着客人穿梭于各个打卡点。
数据印证着市场热度:今年上半年,兰州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和旅游总花费均有增长。“五一”假期,兰州文旅市场更是迎来历史性突破,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双创下新高,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69.54万人次,约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在中山桥、黄河楼、水墨丹霞等景点,都能看到摄影师的身影,从汉服襦裙到现代时装,镜头里的兰州正被赋予多元表达。
在金城关文化旅游街区的飞天印象汉服妆造约拍店,店长姚女士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忙的时候一天能接十几单,300元左右的‘景点跟拍+妆造’套餐最火,外地游客爱拍敦煌飞天造型,本地家长常带孩子穿汉服拍成长记录。”
需求端的旺盛,既来自外地游客的“仪式感消费”,也源于本地市民的“日常记录”。在毕业季、节假日,独立摄影师的订单更显紧俏——大学生刘洁对比多家后选择了488元的“黄河边文艺写真”,她告诉记者:“我是从抖音找到的这位摄影师,他的客片看起来很有‘氛围感’,价格比影楼便宜一半,还能拍出我想要的松弛感”。
多元主体入局约拍市场
从专业工作室到入门“陪拍”
市场需求旺盛,吸引越来越多从业者加入。记者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搜索“兰州约拍”,相关用户和帖子不计其数,摄影工作室、个人摄影师和业余爱好者等均参与其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格局。
专业摄影工作室是市场的“主力军”。记者探访了兰州老街的梦回唐汉汉服体验馆,金城关文化旅游街区的羽衣坊、飞天印象、中山桥跟拍等妆造约拍馆发现,这些工作室通常拥有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和专业的摄影团队。每家店都能提供从拍摄策划、妆容造型、服装道具到后期精修的一站式服务。
走进兰州老街的梦回唐汉汉服体验馆,店内陈列着各式汉服,曲裾、齐胸襦裙、明制马面裙等百余套服饰挂满衣架,妆造师正为客人贴花钿、梳高髻。该店负责人指着价目表介绍:“我们从服装、妆发到拍摄、修图全包。同时也推出不同套餐涵盖不同场景,像中山桥、黄河楼、兰山等热门景点3小时跟拍989元,水墨丹霞外景跟拍689元。目前我们也在进一步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持续更新更多拍摄风格和主题,让游客乘兴而归。”
来自青海的游客马女士在该店刚做完妆造,她选择了一套唐风齐胸襦裙,搭配精致的发髻和珍珠步摇。“妆造师很专业,会根据我的脸型设计发型,衣服质感也很好,配饰搭配恰到好处”她笑着说,已经迫不及待想去黄河楼拍照了。如今,这类工作室依托成熟团队和策划,主打“品质体验”,受到注重拍摄质感的外地游客和家庭客群青睐。
独立摄影师则主打“个性化”。他们大多具有独特的摄影风格和创作理念,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展示作品,吸引客户。在抖音平台搜索“兰州约拍”出现不少相关账号,其中拥有6000多位粉丝的摄影师沈奕辰,工作日是上班族,周末就背着相机穿梭于黄河两岸。“每月接2到3单写真、3到4场婚庆,500元以内的‘轻消费’最受欢迎。”他向记者介绍,一般约拍的流程包括沟通风格、支付定金、提前踩点策划、拍摄、选片和修图等几个步骤。“细节决定回头客多少,比如拍情绪片,我会提前去相关点位看光线,确保出片效果。”
此外,随着摄影门槛降低,市场参与者日益多元。除了摄影工作室、兼职摄影师,还有刚入门的“陪拍”。黄河岸边,有不少年轻摄影师带着CCD相机和拍立得等设备为游客和市民拍摄照片。“10元一张即拍即取,一小时50元随便拍,年轻游客和学生们喜欢这种‘网感’风格。”低成本、轻服务的模式,让他们成为市场的补充力量。
差异化破局同质化
社交平台成流量引擎
“要是所有人镜头里都是中山桥的同款夜景,再美的风景也会变得寡淡。”这是约拍从业者的共识,也催生出破局思路。
主题创新是关键。摄影师沈奕辰的客片里,既有兰州植物园冬日的静谧,也有西部花市的灿烂与明媚。“把本地生活融入旅拍,照片就有了故事感。”他向记者介绍,这种风格很受游客和市民欢迎,订单量明显增加。
“大约90%的客户是浏览了我的作品才找我的,今天刚敲定一组来自重庆游客的单。”沈奕辰展示着后台数据,一条“在兰州拍出电影感”的一组照片点赞量超1万,带来好几单生意。对方坦言“刷到你拍的中山桥氛围感照片,才决定把兰州加入行程”。游客在社交平台被“种草”,到兰后消费拍摄,成片再发回平台形成二次传播——这种“内容引流-消费转化-口碑扩散”的闭环,正让兰州的旅拍影响力走出西北,成为城市文旅的隐形推手。
此外,季节限定主题也成为新卖点。春季拍什川梨园、夏季拍黄河落日、秋季拍银杏林,冬季则聚焦雪景中的中山桥……不同季节的兰州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摄影师们则通过策划季节性主题拍摄,让四时之景不同成为卖点,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未来行业将向专业化、品质化发展。”飞天印象汉服妆造约拍馆店长姚女士指出,“唯有把‘兰州特色’做深做透,才能让旅拍从‘一次性消费’变成‘城市记忆的载体’。”
◆记者手记:
镜头里的兰州是流动的文化名片
走在黄河岸边,看着摄影师们为游客调整角度的瞬间,忽然明白:旅拍不只是“拍照片”,更是游客与城市的对话。中山桥的钢铁肌理、黄河的奔腾气势、老街巷的烟火味道,通过镜头变成千万张图片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吸引更多人了解兰州。
但市场快速扩张也藏隐忧:低价竞争下,有的摄影师“拍10分钟交片”;同质化拍摄让网红景点的镜头语言日益趋同。或许,未来的兰州旅游约拍需要结合牛肉拉面、羊皮筏子和太平鼓等本土元素——让照片不只有颜值,更有文化的厚度。毕竟,能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美景,而是美景背后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灵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陶奕冰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