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以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有力拉动内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2025年以来,一系列赛事经济的火热,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刚刚在成都闭幕的世运会,也为巴蜀大地带来了看得见的流量和不一般的活力。
来自西班牙的阿玛迪乌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借着世运会的契机,他和法国朋友萨纳一起来到成都,不仅能看比赛,还能在武侯祠锦里文化旅游街区来一场新奇的非遗体验。
阿玛迪乌告诉记者,在这里,他和朋友不仅能看蜀绣、穿汉服、品美食,还能买到各种中国文创产品,在博物馆内外感受中国文化和历史。
作为川渝地区的美食名片,火锅的吸引力不分国界,也不分昼夜。晚上十点多,东门码头旁的火锅店内,来自全球各地的食客相聚在一起,一同品鉴舌尖上的火热。
夜幕之下,成都的街头热闹依旧。餐饮折扣、消费免单、优惠乘船,一系列与世运会配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为赛事而来的游客,以另一种方式打开成都。
一场世运会,串联起了成都大小商圈和景区的客流,也打通了城市之间的消费场景。在四川全省,包括九寨沟、峨眉山、剑门关等在内的104家A级旅游景区组团送“礼包”。
针对世运会运动员、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群体推出了系列门票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四川整合自然和文化遗产、大熊猫等优势旅游资源,推出10条“跟着世运会游四川”入境游精品线路,吸引众多远道而来的外国面孔跟着赛事旅行,邂逅不同的巴蜀风景。
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15日,成都全市入境的外国旅客达6.9万人次,同比增长72.5%。世运会期间,成都餐饮消费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近60%,九寨沟、都江堰等周边景区客流同比增长六成。2025年,成都将举办超80项高水平赛事,预计带动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从赛场内外竞技到文商体旅融合,一场赛的热力激活了不止一座城的潜力。从持续扩容免签“朋友圈”到优化境外游客支付环境,“中国游”的热情正在联通更多“中国购”的场景,大循环的引擎也在加速催生大市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