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回来的女孩在沙漠里造了一片“太空舱”,也找到了留下来的理由 从香港回来的姑娘 从香港回来的一位美女
迪丽瓦拉
2025-08-05 22:01:48
0



库布齐沙漠中,黄沙之上,一排排长方体形状的“太空舱”静默横立,在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亮光。这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银肯塔拉景区,一个建在沙漠里的生态旅游项目,一处正在被越来越多游客发现的旅游“理想之地”。

银肯塔拉的负责人,是一位31岁的蒙古族女孩,李方。

2019年,她从香港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没有留在城市,而是回到了老家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展旦召镇,也回到了父亲倾注一生心血改造的沙漠——库布齐沙漠。

“我回来,是为了帮父亲;但留下来,是因为我找到了我想做一辈子的事。”李方说。

从“帮父亲”到“为自己”

李方的童年,见证了父亲治沙的艰辛。她的父亲是银肯塔拉景区的创始人,早年带队进沙漠种树,一干就是十几年。

“我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后来又去了香港继续深造。当时选择旅游行业是因为喜欢,并没有非常坚定地想要回来。”李方说。但命运的轨道总有转折点。2019年毕业之际,李方父亲的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景区濒临停摆。她决定回来,“至少能分担一些。”

这一回来,她没走。

2020年,虽正值疫情,但李方依然勇敢地成立公司,全面接手银肯塔拉生态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工作,开启了自己的“沙漠创业”。

接手之初的困难远超想象。彼时的银肯塔拉景区,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超过3小时,项目单一,配套简陋,帐篷、滑沙板、骆驼几乎构成了全部旅游服务内容。“我把这些问题说给香港的老师和同学听,他们都觉得,如果要改变现状,好辛苦、好困难。”她笑说。

但困难并没有让李方退缩,而是让她有了更多、更大胆的想法:让沙漠真正“活”起来。

“我要打造的,不只是景区,而是一种让当地百姓生活条件和思想观念都得以改变的新生活方式。”在李方的脑海里,沙漠景区不能只是个“玩骆驼”的地方,不能只靠一两个项目撑门面,而是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住宿、餐饮,到演艺、文创,再到品牌理念和精神共鸣。

在沙漠中建一片“太空舱”

真正改变银肯塔拉命运的,是2023年夏天的一次偶遇。

那天,李方在景区接待了一位韩国旅游团负责人。对方正在寻找适合做海外深度游的产品,而李方也正想升级景区的旅游产品,增加夜游体验。两人聊了两个小时,当晚即达成合作意向,目标就是:打造沙漠“太空舱”。

2024年,银肯塔拉首批80座太空舱酒店正式启用。与传统“条件差、设施落后”的沙漠酒店不同,这批由李方特别定制的“太空舱”充满了科技感:长方体结构,智能卫浴和空调系统一应俱全,还带有观景阳台和地暖。“我想让城市里的人来了后,会觉得原来沙漠也可以很舒服、很高级、很有想象力。”



“太空舱”内部。

太空舱由广东的厂家生产,整装运输到沙漠,环保可拆,建成后没有水泥会破坏地表。李方强调:“我们必须做生态先行的项目,这是银肯塔拉的底线。”

从近两年的运营情况看,这笔看似“冒险”的投资,很值。李方算了一笔账:太空舱项目总投入约2000万元,资金来自贷款、自筹和政府补贴。预计今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6万人,其中98%为韩国客户,人均消费近500元。“差不多3年就可以回本。”

用产业留住人

回乡这几年,除了不断开发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李方还尝试用旅游带动地方发展。

2021年起,景区实现了全员社保,平均工资高出城区一线岗位50%。同时主动吸纳周边农牧民到景区工作,从驼夫、服务员到导游,很多人成了银肯塔拉的第一批“常驻居民”。

“过去这边年轻人都想出去,现在他们开始想留下。”

旅游开发也带动了周边的农牧、交通、餐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联动发展。景区带来的不只是游客,还有物流、信息和新生活方式的示范。“要让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受益。”李方说。

银肯塔拉景区的开发理念是:“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注重产业生态与地方经济共融。“我希望游客来玩,村民能挣钱,年轻人能留下,老人也愿意参与。这才叫一种生活方式。”

“生”在沙漠,向下扎根

“人们常常把沙漠看作是‘负资产’,但在我眼里,它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小时候,李方亲眼看着父亲在沙丘种草,现在她想在这片沙漠和草地上,种下属于这一代人的内容——文化产品以及更深的价值连接。

她正在筹备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沙漠和草原演出。不是马术,也不是传统蒙古舞,而是讲述鄂尔多斯人几十年治理沙漠的故事——从毛乌素到库布齐,从一粒草籽到绿洲的形成,从“与自然抗争”到“与自然共生”。

“人们常说鄂尔多斯因为矿产资源丰富,人均GDP可与香港比肩,但这不是鄂尔多斯的全部。我认为鄂尔多斯人最硬核的精神是生态精神,是对治沙、防沙的坚守。同时,我们蒙古族的‘长生天’崇拜,其实就是对自然的敬畏。这个价值观与当下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李方认为,在把鄂尔多斯人的治沙精神转化成文化表达时,不应高高在上,而是要能被游客自然地接受。“所以我先从‘太空舱’开始,用生活方式去表达文化,让人喜欢,再理解,进而扩展到演艺层面。不过在演艺这方面,我的思考还没有成熟,不用着急落地,做好‘太空舱’这一步再说。”

“太空舱”不是终点,而是入口。

在短暂的采访中,记者观察到李方身上有两种气质:理性与理想、沉稳与浪漫。

她能一口气讲完“游客画像”“市场渠道”,也能真心实意地与人探讨:“你不觉得在沙漠住几天,人会变得特别干净吗?”

“小时候不懂父辈与沙漠抗争的意义。当我自己在这里扎根之后才懂得,有些事是值得的。”李方对未来还有很多设想:拓展韩国以外境外市场,做好文化产品……不慌不忙。

原标题:《从香港回来的女孩在沙漠里造了一片“太空舱”,也找到了留下来的理由》

栏目主编:樊江洪 题图来源:内蒙古文旅厅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煜 余晨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乐享双节假期 乐享双节假期 乐... 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秋高气爽,作为松江的游乐主阵地之一的上海欢乐谷,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的好去处。节日期间...
云南个旧:锦绣灯火映画图 个旧...   10月1日晚,“锡都月正圆·家国共欢鸣”国庆中秋灯会在云南个旧举行。游客沿湖漫步,形成“灯在景中...
从乡村休闲到沉浸式夜游!山东“... 10月2日,国庆假期第二天,全省大部分地区受降雨影响,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当日接待游客327...
河南:“看景”变“入戏” 激活... 《河南新闻联播》今天继续推出“奋进新河南”特别节目。国庆假期第二天,河南各大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人们由...
一同走入“最江南”的深处!苏州...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2024年,由江苏省推介的“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成功入选“全国十...
猫猫山、猫猫岛……猫咪随地大小... 近日,有网友惊喜地发现,南通狼山南大门附近,出现了顶着可爱耳朵的“猫猫头”山,由山头的树木勾勒出活灵...
千城百县看中国|河北卢龙:山谷...   金秋国庆,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左右山谷景区推出“国庆八天乐 天天都快乐”亲子游戏节,吸引众多家庭...
双节游历城:解锁乡野与城市的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国庆邂逅中秋,8天长假如约而至。不必纠结远方的拥挤,在济南历城,早已为您备...
“桥”见山城丨白居寺长江大桥看... 编者按:这个国庆,去哪感受山城重庆的魔幻与活力?答案,就写在每一座跨越两江的桥梁上!它们不仅是山城跨...
云南凤庆:云上看荞麦如雪 云下... 云上花海如雪浪翻滚,山下稻田里摸鱼欢笑不断,这个国庆假期,云南凤庆的田园风光又迎来乡村旅游热潮。凤庆...
户外亲子嘉年华回归,打造一站式...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上午10点,秋高气爽,游客们陆续走进辰山植物园之时,花朵舞台上已...
重庆沙坪坝:红色旅游持续火热 ... 10月2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游客们参观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这个假期,位于沙坪坝区的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渣...
花式“晒秋”:广东“晒”出国庆... 时入金秋十月,国庆中秋长假已到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始拍照片打卡“晒秋”。此前,去哪儿旅行发布国庆中秋预...
凭高铁票部分景区门票有优惠!又... 国庆中秋长假第二天全国人民出行热情高涨各地文旅部门放大招花式迎客“铁路+文旅”融合新优惠模式为旅客带...
“邯郸道”战国风,沉浸式体验成... 国庆假期期间,在河北省邯郸市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邯郸道”),随处可见穿着战国袍拍照,体验沉...
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人民网西双版纳10月2日电 (曾智慧)10月1日,搭载着12名跨境游旅客的...
《城南旧事》场景再现!晋江会馆... 在西城区椿树街道南柳巷,一座传统灰瓦木门的中式门楼格外醒目。走进院子里,经过整体保护性修缮之后的四合...
大白兔携《月满》赴约!唐韵中秋... 10月1日至8日,上海旅游节经典节庆品牌——2025“唐韵中秋”游园会如期而至。本届游园会以西岸梦中...
堵!堵!堵!大批无锡人涌入 无... 今天的你出门加入景区旅行大军了吗?昨日国庆假期第一天无锡各大文旅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开启“人从众”模式从...
超级黄金周火爆开局:小众游占C...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感觉哪哪儿都有一亿人”、“第一天出去旅游的人已经老实”、“浙江游客开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