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5日电 盛夏时节,庆阳市环县小南沟乡杨胡套子草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为期12天的“小南沟乡农文旅融合体验活动”在这里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活动以“游草原、住驿站、品美食、赏美景”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小南沟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发展、新变化。
据统计,本次活动直接带动消费近50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盛夏时节,庆阳环县小南沟乡,当地的农文旅融合体验活动在杨胡套子草原举办。杨蕊 摄
乡情如酒:游子归乡共话发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恰是北京游客胡树荣夫妇重返环县,走进小南沟的写照。时隔五十年,这对曾在环县这片热土生活过的夫妇走进草原驿站农文旅融合展厅,抚摸着荞麦面、土蜂蜜等特产,不禁感慨:“这里的山水人情从未改变,羊肉还是当年的味道。”
乡情,是小南沟最深厚的底色。活动中,连川村村民刘祯刚参加完摔跤比赛,汗珠未干便激动地说:“这样的活动让乡亲们的心聚在了一起。”
图为五人六足赛。杨蕊 摄
这场活动还带动驻地企业参与党建联建,返乡游子带回资金技术,外地游客变成“代言人”。
小南沟乡还通过打造“农文旅融合展馆”“老物件展览”等载体,让返乡游客在一抹乡愁中产生消费。据统计,活动期间仅“怀旧主题”农产品礼盒就售出1200余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8万余元。“我们卖的不仅是特产,更是一份乡愁。”小南沟乡农文旅融合展馆负责人胡金鹤说。
与此同时,小南沟乡新乡贤的振兴力量不断崛起。在广州经营餐饮企业的返乡能人陈志强,此次专门带回粤菜师傅团队,与本地厨师共同研发“南沟羊腩煲”等融合菜品。“我们要让草原味道走向大湾区。”小南沟通过建立“乡贤智库”,已吸引23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回流-产业升级-文化重塑”的良性循环。
图为活动现场。杨蕊 摄
产业如歌:生态与经济的协奏曲
小南沟乡以“生态立乡、产业富乡”为纲,奏响了一曲“羊+”产业的交响乐:17.8万只羊群漫步草原,7万亩柴胡与12.5万亩粮田相映成趣,3A级景区杨胡套子草原成为文旅新名片。
小南沟乡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牧业的有机衔接。全乡已成立专业合作社32个,带动农户80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药香羊”“土窑洞”,成就了“无膻味、高营养”的羊肉品牌。杨胡套子草原驿站的窑洞宾馆里,将黄土高原的居住智慧转化为旅游体验。
来自西安的游客岳桂芳在逛完杨胡套子草原后,深受震撼。“这个假期,来这里游玩,我觉得不虚此行。”岳桂芳说,清凉的风和沿途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大件羊肉让人大快朵颐,回家的时候,她预备给亲戚朋友带上土特产。
图为杨胡套子草原。杨蕊 摄
文化如诗:草原上的文明新韵
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文化。小南沟乡这次农文旅融合体验活动,将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谱写了一曲草原上的文明新韵。
杨胡套子草原成了展示乡土文化的天然舞台,铿锵的秦腔也在草原上回荡,《三滴血》《周仁回府》等名段,熟悉的旋律让老一辈观众跟着哼唱,也让外地游客领略了西北戏曲的粗犷豪放。
传统摔跤比赛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每一次漂亮的“过肩摔”都引发围观乡亲们的呐喊助威。健步行活动则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参与者,他们沿着风景如画的草原步道前行,既锻炼了身体,也践行着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文明新风,润物无声。小南沟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期间穿插了多场“普法小讲堂”和“文明乡风大家谈”,工作人员则用真实案例剖析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的危害;乡贤代表和道德模范分享了孝亲敬老、勤俭持家的故事,潜移默化中推动着“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的新风尚落地生根。
在小南沟乡,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而是流淌在草原的清风里、洋溢在村民的笑容中、浸润在游客的体验里,成为可感、可知、可参与的鲜活诗行。
杨蕊
责任编辑:宗成贤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家乡美·气象新——第二届网络媒体吕梁行”采风团走进石楼县柏卜湾 探寻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家乡美·气象新——第二届网络媒体吕梁行”采风团走进石楼县柏卜湾 探寻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