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好客山东·半岛1号”首航活动在烟台、青岛、日照、威海四地同时进行,为国内外游客解锁了“黄渤海游”的奇妙际遇。
山东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连接着广袤的中国内陆与浩瀚的西太平洋,为山东发展海上旅游提供了机遇。山东聚力打造“好客山东·半岛1号”产品,分段分批开通海上游航线,开发半日游、1日游和多日游产品,“连段成线”打通沿海各市,同时积极推动各类文旅企业推出“船票+文旅”联动优惠措施,为广大游客“送福利”。
可以说,“好客山东·半岛1号”不仅仅是一艘邮轮,而是诸多期待的载体。
一
“一子落而满盘活”,“好客山东·半岛1号”对于山东旅游业来说,正是能够激活黄金海岸线文旅资源的一招“活棋”。
山东黄渤海沿岸拥有3000多公里岩基海岸线,分布着美丽的花岗岩和细软的沙滩,属于罕见的黄金海岸线,其中山东半岛沿海区域是黄河流域近便的“看海地”,具备发展工业旅游和文旅融合的潜力。
旅游业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就需要转换思路。“好客山东·半岛1号”的起航,已开通首批5条“好客山东·半岛1号”航线,联通了烟台、青岛、日照、威海等沿海城市的文旅资源。
这些首航路线经过了精心设计,为形成特色IP打下了基础。“寻仙17号”打造连通鲁辽的“黄渤海游”产品,“寻仙6号”打造长岛跳岛游产品,“威至港湾壹号”打造威海滨海观光游产品,“青旅奥帆号”打造青岛滨海跳岛游产品,“亚特兰号”打造日照滨海观光游产品。
这些路线今后也将形成固定路线,是将山东海洋文旅资源重新“盘活”的重要举措,无疑是“串珠成链”的关键一招。
驶向辽阔的大海,“半岛1号”给未来的山东海洋旅游呈现了更多可能。
二
一段时间以来,航线旅游还是一个有待挖潜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山东创新让邮轮成为旅游新载体,为航线旅游开创新的起点。
独具特色的邮轮,本身就是一个吸引游客的景点。比如今年以来,青岛市邮轮游艇创新中心接待旅客超4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超60%,全年预计接待邮轮约30艘次。
毕竟,集实用美观、舒适稳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邮轮,让游客很难不爱。本次四个城市首航邮轮,船上产品丰富多样,包括非遗手造、文创商品、特产食品等20余款文旅商品上船展销,为游客提供全方位购物体验。此外还将不定期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唱歌手等上船展演,丰富乘船体验。
以威海打造的“威至港湾壹号”为例,船内设计打破国内海上客运船舶的传统设计,采用歌剧院式的内部布局,可接纳中小型会议、团建及小型婚礼;船只一楼大厅设有LED舞台,可在航行过程中进行文艺演出或播放海洋、文旅等主题影像;四层甲板上设有各种不同的打卡点,游客在喂海鸥的同时记录美好瞬间。
“好客山东·半岛1号”不仅是一艘可以尽览海上风光的邮轮,更是一个可以满足游客多种消费需求的文旅新场景。
三
要想让海上风光打破“千篇一律”,就要打造差异化特色,让每一片海都能呈现不同的风景。
比如,青岛海尔工业旅游项目、刘公岛甲午战争遗址、烟台长岛经海001号大型深水智能网箱等,均通过历史人文与产业资源结合形成了差异化特色,成为了航线产品的成功案例。
在此基础上,山东通过打造“好客山东·半岛1号”,构建“1+N”半岛海上游产品体系。其中“1”即着眼长远,用好社会资本,通过购买、自建或招引等方式打造邮轮,串联海上游“大环线”;“N”即立足当前,策划布局多条中短途航线,形成“多点开花、多线串联、多面覆盖”的网状发展格局。
航线所串联的景区景点,是海洋美景集萃之地,也是人文积淀深厚之所。威海刘公岛,留有甲午海战的悲壮,不断给人以发愤图强的力量;烟台蓬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秦始皇东巡的琅琊遗风;青岛灵山岛的象鼻山、试刀石等海蚀地貌,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了“独一份”的航线产品,还要辅以“最优质”的服务,才能让游客在比较之间,将服务好、风景优、有特色的景点留在脑海,并深深印在记忆深处,不仅在“好客山东”流连忘返,而且还想再来感受这里浓浓的好客魅力。
“好客山东·半岛1号”的汽笛声,既标志着山东旅游向海图强奔赴“新海里”,也意味着海洋旅游业提质增效有了“新航向”。
事不宜迟,跟着“好客山东·半岛1号”扬帆出海吧!(文/李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