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双重驱动下,长三角文旅消费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文旅消费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长三角文旅产业规模预计突破4.5万亿元,占全国文旅经济总量的28%,其背后是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协同的深度耦合。
在笔者看来,深度剖析技术革新与消费变革的时代趋势,可为长三角文旅消费探寻转型升级之路指明方向。
消费行为的时空压缩和代际迁移
长三角的文旅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群体)的消费特征正在颠覆传统文旅市场逻辑,催生“体验”新范式——
时空压缩化,高铁“同城效应”正在重构消费半径。长三角高铁网络密度达0.8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球城市群前列。交通技术进步压缩了物理距离,重塑了消费行为的时空逻辑:“周六早出、周日晚归”的“跨城微度假”已常态化并成为文旅消费的主流;高铁票务数据显示,工作日晚间的短途出行量增长120%,用于“碎片化时间”体验跨城夜经济;南京南站、杭州东站等枢纽周边形成“1小时文旅圈”,带动句容茅山、德清莫干山等景点客流增长。
体验沉浸化,从“被动观光”到“主动共创”。Z世代对深度体验的需求推动文旅业态不断升级。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业态备受青睐,客单价达传统观光游的4倍。上海豫园联合B站发起“古风剧本杀创作大赛”,吸引Z世代设计剧情线路。绍兴鲁迅故里推出“沉浸式研学”,游客可扮演《朝花夕拾》中人物参与互动剧。通过沉浸体验,消费者主动创造体验,实现认知提升与压力释放的双重目标。
决策智能化,算法赋能“千人千面”。Z世代的决策链条高度依赖数字化工具,85%的Z世代游客通过抖音、小红书获取旅行灵感。携程数据显示,Z世代分享文旅内容的意愿是其他群体的2.3倍,一条热门短视频可带动景点搜索量暴涨300%。抖音“长三角文旅热力榜”通过实时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动态推荐新兴景点。这一模式颠覆了传统OTA的静态推荐逻辑,体现了“数据—算法—场景”的闭环价值。
长三角文旅消费的结构性变革,本质上是政策工具创新与消费行为演进共振的结果:政策先行,通过供给端基建投入、需求端精准刺激、环境端制度破壁,构建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容器;市场响应,Z世代以“体验主权”重塑消费逻辑,倒逼业态创新与服务升级;技术赋能,数字基建与智能算法成为政策与市场协同的“连接器”,加速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
7月15日至8月29日,上海文商旅地标-豫园商城首次携手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国创动画,开启一场为期46天的“豫园夏日奇幻夜-国创豫宙漫游季”。活动开幕当天迎来了不少二次元“coser”,他们巡游豫园老街,与游客们亲切互动,让传统文化地标与二次元破壁共舞新潮。
数据要素的价值重构:从流量到信任
在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背景下,长三角还有望通过实时监测、精准营销与信用体系,构建“数据—信任—价值”转化链。
在实时监测体系方面,长三角文旅消费指数平台整合卫星遥感、社交媒体、银联支付等30类数据源,实现了全域客流治理的范式革新。采用阿里云“城市大脑”平台,日均处理数据量可达500TB,可预测未来72小时客流趋势。2023年国庆期间,平台预警西湖断桥区域客流峰值将超承载量200%,通过地铁限流与周边景点分流,疏散效率提升50%,避免踩踏风险。其数据接口已接入三省一市应急管理系统,推动《长三角文旅安全联防联控指南》出台。
在精准营销方面,长尾效应愈发受到文旅消费企业和从业者的重视。携程“千景千面”系统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与用户画像,挖掘传统营销盲区。该系统将2000万用户标签与5000个景点特征匹配,推荐精度达92%。该算法推动乌镇景区二次消费占比从18%提升至35%。该系统结合实时客流与天气数据,对黄山景区索道票实施浮动定价,使高峰时段收入提升28%。数字技术使小众需求规模化成为可能,通过精准算法推动的营销提升,文旅“长尾市场”的利润率有望明显超过以往。
在信用体系赋能方面,“信任基建”的夯实正在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长三角信用游”通过数据共享与信用互认,重构消费信任机制。该信用体系整合支付宝芝麻信用、政府公共信用等6类数据源,信用分≥650分的游客可免押金租借设备、快速入住酒店。该体系截至2024年底累计免押金租借露营装备、VR设备等超1000万次,降低交易成本12亿元,并已实现了跨省协同。与日本的区域信用体系依赖JCB信用卡系统带来的单一局限相比,长三角模式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政府背书,形成了更普惠的信任生态。
7月15日晚,“星河夜宴”音乐会揭开漫游季序幕,B站各热门UP主、音乐人等在现场带来精彩演绎。声光电的完美交融,让豫园的夜空成为上海今夏炽热的城市舞台。图为UP主二十四伎乐国风乐团奏响《天官赐福》经典《花满城》《一花一剑》。
未来,随着元宇宙、AIGC等技术深化应用,文化IP的衍生场景将更加丰富。在“内容为本、体验为王”的逻辑主导下,长三角的探索表明,唯有将文化深度融入技术、空间与人的关系网络,才能真正实现“诗意的栖居”,为全球城市群提供兼具经济效益与人文温度的文旅发展方案。
当然,文旅产业升级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制度、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长三角的实践证明,以“系统思维”破解碎片化难题、以“体验经济”激活代际需求、以“信任基建”降低交易成本的三重逻辑,既可以为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亦可为全球城市群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启示——在数字文明时代,协同创新与人文温度,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密码。
(作者为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品牌研究基地主任)
原标题:《高质量文旅消费高潮迭起,长三角如何发力?》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柳森
文中配图均解放日报资料图片。
来源:作者: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