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游客在位于长兴县煤山镇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新华社杭州7月22日电(记者商意盈、冯源)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在讲解员史佳璐声情并茂的介绍中,一批批参观者似乎回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悄悄红了眼眶。
1945年初,新四军苏浙军区在浙苏皖三省交界处的煤山镇成立,苏浙军区先后在此设立了指挥部、司令部、后方医院、兵工厂、制鞋厂、江南银行等多个机关部门,留下了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革命旧址群之一。
煤山镇因其蕴藏的丰富煤层而得名,水泥、石矿、蓄电池等各类产业曾在煤山镇“野蛮生长”。长兴县煤山镇党委书记陆伟杰记得,自己20年前就来过煤山工作,当时办公楼的窗外不远处就正对着石矿,机声隆隆,粉尘飞舞。
“以污染换发展的老路走不通,我们一脚踩污染刹车,一脚踩发展油门,走出了一条以红色资源、绿色产业为带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陆伟杰说。
煤山镇仰峰村那露湾民宿主理人王云露刚刚接待完几批来自上海和苏州的客人,她和几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早早就意识到了红色资源可以成为增收渠道。从开农家乐到现在经营精品民宿,王云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仰峰村有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等多个革命教育基地,随着这些年生态环境越发改善,来红色研学旅行、采风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她说。
7月16日,长兴县煤山镇浙江华熔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在加工石墨双极板。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沿着煤山镇内主干道驱车而行,石碑上“国家级绿色制造产业园”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里聚集了浙能智慧能源科技产业园、天能绿色制造产业园和南太湖青年科技创业园。
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煤山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其中,就包括在废弃的矿区上打造一个绿色制造产业承载主平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引入优质项目。
许多人都知道石墨可以做铅笔,而在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石墨作为电极材料同样地位重要。浙江华熔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址就位于废弃封闭的煤矿矿井之上,多年以来深耕石墨复合材料产业,已经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营收近4亿元。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周志强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石墨烯最贵1克100元,而煤炭1吨价格仅千元左右。
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煤山镇工业企业数量近500家,规上工业企业达109家,新能源及配套产业产值在全镇规上总产值中占比超60%。下辖行政村24个、社区3个,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的村已经实现全覆盖。
发展产业,反哺群众。煤山镇新川村曾经因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是长兴县出了名的贫困村之一。新川村党委通过实施“党建引领、携手并进”村企共建行动,与本土大型企业——天能集团党委共同打造村企发展共同体。如今的新川村,有超过1000名村民在天能集团就业,同时有村民创办企业80多家,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
从新川村溪涧边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抬头远望,古道蜿蜒、竹林摇曳,俯身看去,一栋栋居民小洋楼集群排列。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要有好环境也要有好收入。新川村村民裴明霞出门后5分钟便能到工厂上班,从一线员工到现在的部门主管,在她看来,能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村企发展共同体建设,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努力实现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百姓更富裕。”煤山镇新川村党委副书记胡春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