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耳峪寻踪:800年栗树王 红丝带里藏着古村故事 方耳峪寻踪:800年栗树王 红丝带里藏着古村故事
迪丽瓦拉
2025-07-22 06:01:53
0

◎张生军

密云山里的方耳峪村,不仅有从辽金时期活到现在的“栗王”古树,还有红肖梨香飘满山的浪漫,更藏着“房儿峪”地名的谜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方耳峪,解锁这份藏在深山里的独特风景吧。

密云区大城子山中有一村,名方耳峪,好特别的一个名字。

据雍正《密云县志》(编纂于雍正元年1723)记载,其名为房儿谷,民国三年《密云县志》改记为房儿峪。因其居于房儿沟中得名。而方耳峪则是依房儿峪演化而来。

明清的史籍中,密云地名多用“谷”字,如新城子的遥桥峪、大角峪等,《四镇三关志》中皆称遥桥谷、大角谷。清代时基本沿用,至民国时渐以“峪”代“谷”。亦有专家称,谷字读音有二,一为谷音,一为峪音,明清时地名里的谷就应该读峪,谷是峪的简写。其实不然。据《辞海》解释,谷读“峪”音时,一般特指古鲜卑的吐谷浑,且在明清史籍中,谷与峪是混用的,如《四镇三关志》中既有罗文峪,亦称罗文谷。只是到民国时统一改为峪了。

房儿谷这一地名在康熙《密云县志》中无记,该志编纂于康熙十二年(1673),故以此推测,成村时间约在康熙中晚期。

只是不知,房儿峪中的房是指姓氏,还是指房子?密云乡村地名多以姓氏为源,如康熙《密云县志》中的蔡家洼、杨家谷、霍家庄等,密云也确有房姓分布,如“寻根文化——房氏网”中记载:“河北省东光县房家寺之房氏,祖籍顺天府密云县石匣,明永乐二年(1404)迁居于此。房家寺因此得名。”不过,目前大城子镇域内,无房姓人口。但历史上是否有房姓之人居于此,也未可知。另外,据村民讲,方耳峪山中有地名郎家坟,不知这“郎”与“房”是否是当初纂志之人依谐音将“郎”记成了“房”。误记的情况在古代志书中较为常见,如《四镇三关志》、康熙《密云县志》对密云关隘的记载中有师坡谷、师婆谷、烧香峪、芍香峪等,均是纂志者对同一地名依音而记。房儿峪的房若指房子,房后面加“儿”,说明这房子也不大。北京地方音加“儿”话音说时走小辙,一般都指其物小的意思,故足见即便当时这里形成村落,亦是山中一小村尔。

方耳峪中多古树,以梨、栗居首。

梨,为当地特产红肖梨,一树开花,满山香雅得不得了。梨花总是花中最别样的一种,洁白柔美,绝没有桃杏的妖媚。而红肖梨的树,越老越有风骨,身在画中,那花儿也自然有了仙子的气息,春风一来,满心素简。

方耳峪百年以上的老梨树有五棵,生长了多少年,没有人知晓。毕竟不是珍稀的古树名木,也就随它去了。村民们对梨树还是相当有感情的,毕竟每一年的收获时节,老梨树们总能带来丰衣足食的喜悦,一棵树能摘32筐梨,它就像村民的家人一样亲,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也难怪方耳峪山中有“摇财地”一名,果然名若其实。

如果说村民们对梨树是爱的话,那对于栗树洼的那棵百年栗树王,则是一种肃然的敬。那一根根系在雄壮树干上的红丝带,是心向往之的祝福,是国泰民安的祈愿,是安居乐业的盼望,敬若神明之心,寓意总是那么虔诚和深远。

栗,古已有之,深受村野耕夫与市井布衣之爱。栗可入药,《千金要方》载:“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而作为干果之王,灾荒之年,其甜香软糯亦可为果腹救命之粮。在传统文化中,板栗谐音“不离”,因这两个简单而深情的字眼又衍生出了许多的浪漫。洞房花烛,一捧枣、栗子(谐音:早立子),比多少海誓山盟都来得厚重,又蕴含了多少辈辈相传的深情祝愿啊!

密云地属燕山,燕山板栗可溯千年。战国时大秦丞相吕不韦作《吕氏春秋》,记曰:“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河北称冀,冀州,古华夏九州之一,冀山即燕山也。故,自秦国至燕国,一脉太行与燕山,栗树自古皆成行成林矣。司马迁著《史记》,一句“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令两千年后的我,都不尽艳羡,家里千棵栗,富抵千户侯了。而苏秦亦叹“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以枣栗”。

燕民,是古渔阳的先民,一枣一栗,即可衣食无忧。三国时期陆玑在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古之渔阳,即今密云故地。不知唐时的庙堂是否也看到了这段甘饴的文字,乃令幽州贡栗,幽州,今北京也。自此燕山之栗,天下皆称之为御栗。彼时,南有红尘一骑妃子笑,那么密云的燕山板栗就是“栗破凤凰饴长安”啦!

方耳峪山中的栗树王,被密云区园林绿化局的专家们认定树龄超过800年。

800年前,正是古代北方的辽金时期。《辽史》载,朝廷在南京(今北京)置栗园司,典南京栗园,专司板栗种植、收获和贡栗宫中。当时,辽、宋之人皆爱栗,陆游曾记:“故都(汴京)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这大抵就是糖炒栗子的鼻祖了吧!唇齿留香之余,更爱称灌香糖。民间更有诗云:“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

而辽人自置栗园司始,在北京地区广开栗园,时密云地区亦有前栗园、后栗园之村名,皆因邻栗园而得名。黍谷山下亦有荆栗园一村,因产荆芥和板栗,故名荆栗苑。其时,山上就有萧太后的华林、天柱行宫,可“六月栗花香绕指,十月一品灌香糖”。

而现在,方耳峪山中的那株栗树王,还在朝霞中迎风茁壮成长。那条沟叫栗树洼,是它长大之后才有了这地名。在它的不远处还有两个地名——大狼窝、小狼窝,足以说明这山对于方耳峪的先民来说是多么的“野”。不过,栗树洼也是个风水宝地,那几块硕大的子母石可谓奇观。子母石实际上是砾岩,那大石头里抱着小石头的憨态,着实可爱。而爱无止境、情深恒远的寓意,也在其中。自此,这里也有了一个别有意味的名字——求子沟。多子多福,希望所在,那株栗树,在人们铺天盖地的希望里,成为了山中的王者。

密云地区关于板栗的传说故事不多。网上则有板栗起源一篇:帝喾的女儿简狄河边洗澡,吞下燕子蛋,生契,契建立商,以燕子为图腾,生子称幽燕。幽燕继位后得紫色玉石,种于黑山之下,遂生板栗树,福泽众生。

燕山板栗,也称渔阳板栗,自春秋始,兴于唐,而盛于辽宋,多次途经密云出使契丹的苏辙曾作诗云:“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晚年因腰脚疾而以栗食疗,曰“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李时珍撰《本草纲目》引用其诗,以做中医食疗之典例,传承至今。

明代,燕山板栗遍植京畿,大内将其作为皇陵贡品,在昌平、怀柔、密云设栗园、榛厂多处,遣官吏专门管理。名将戚继光戍边蓟门,喜栗,曾于迁西植栗,历百年风雨而参天如盖,康熙至此,赐名华盖栗神。

密云石城山中有石炮沟,一沟三座城堡,为戚继光生产炮弹的场所,军士工余而种栗,如今沟里仍存百年以上栗树达数百,故有燕山栗源的美誉。不知方耳峪山中那层层叠叠的栗树,是否也是戍边军士所种?毕竟那时,村落未成,只有军士驻防于此。大城子镇域内,多红肖梨,百年以上者多为明代将士所留,墙子雄关威武数百年,而红肖梨以“雄关红”为名,又平添了多少的传奇啊!梨花落,栗花生,栗花香透了六月的河山,沂蒙曾有板栗救治抗日将士的故事,红门河畔,善良的山民也曾用飘香的板栗迎接凯旋的八路军战士,军民鱼水情里都是饱满的喜悦,饱满的甘甜。

栗为佳果,明末诗人陆启浤作《客燕杂记》,曾记京师“栗有三霜前栗、盘古栗、鹰爪栗多种”,市井之中,这板栗的名字都能这么生动,怎不令人心生馋涎。

方耳峪旁有一村名庄户峪,村中曾有一位老干部随部队南下,后归乡,带领乡亲们兴建水库发展水利,种植板栗4100亩。他说:“听老人讲,皇宫里最好吃的就是栗子面的饽饽了,我也要让乡亲们都吃上栗子面的饽饽,都过上好日子!”

每到秋天,栗树挂果,成熟后一斤七八块钱,好日子也如成熟的板栗满山满山地咧开了嘴,笑开了花。彼时的密云板栗远销海外,俨然密云一宝,以致后有密云八珍,唯板栗居首。

而作为中国板栗之乡,30万亩板栗也成了燕山板栗地理标志,其保护范围覆盖密云10镇,大城子名列其中。

生态、生命、生活,“三生有密”,生机勃勃的密云,那800年的栗树王,或许就是幸福的最好见证。岁月荏苒,它的故事枝繁叶茂,它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用说,数一数它的年轮,就什么都懂了。就像那枝叶间熟透的栗子,怎么吃,都是甜的!

摄影/钱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美北京 | 紫竹院公园今起开... 7月25日,紫竹院公园第三十二届竹荷文化季开幕。即日起至8月31日,公园每晚在行宫景区内举办夜游活动...
“老家达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盛夏的乌梅山瓜果飘香、车流繁忙,曹家梁老巷的传统手艺工坊引来游客打望,翠...
开启“云花”深度漫游之旅,中国... 7月25日,中国斗南花卉展览馆开启试运营。未来,市民游客不仅能在热闹的花市中徜徉,更能沉浸式探寻斗南...
避暑项目花样多 夏日旅游消费热... 央视网消息:炎炎夏日,如何避暑、消暑,是暑期旅游项目的一大考验。我们走进长三角,看看各地方的旅游项目...
赏泉私藏地 乡村慢时光——解锁... 大众报业·济南头条 通讯员 冷爽 李娟谁说烟雨只合江南栖?曹范的夏正把山水缝进绸缎里黄石梁的泉在石缝...
贵阳cool!观山湖区民宿ho...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时下,依托天然的凉爽气候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贵阳市观山湖区迎来避暑旅居热潮,...
“合”你见一面丨chill一夏... ‍盛夏蝉鸣,热浪翻涌。☀️「“合”你见一面」计划即刻启动!快来解锁「chill一夏•合肥奇遇盲盒」—...
西城区德胜街道30余名居民开启... 7月2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图书分馆获悉,该馆联合西城区图书总馆共同打造“带上文化...
水上南沙,清凉一“夏”,解锁花... 暑气渐盛的夏日里,总想找个地方清凉一“夏”?一路向南,到广州南沙就够了。这里水网密布、气候适宜,拥有...
文化中国行丨老街小巷焕新生 文...   新疆库车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如今是沟通天山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两年,库车市不断深挖历史文化...
活力中国调研行|云雾缭绕坎布拉...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
宝藏小城报告③|非遗、旅拍、研... 7月1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开启新消费下半场”上,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锡林郭...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要说夏日的草原哪里最热闹那一定是那达慕的会场要说草原上什么活动能全面地展现草原...
甘肃敦煌:立体展示千年丝路邮驿... 本文转自:人民网近日,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景区的悬泉置展示中心建成开放,通过科技手段,立体展示千年...
人民建议丨延伸旅游专线 提升“... 本文转自: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佛坪熊猫谷,是...
向世界展示玉树人文之美 玉树人...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巡演队伍。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人民网玉树7月25日电 (记者甘海琼)7月2...
大渔滩荷花盛放引客来 大渔滩荷... 盛夏时节,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大渔滩湿地公园内荷花进入盛花期,千亩荷塘荷叶田田、粉荷绽放,清风拂过,荷...
岚州盛夏美如画 山水城郭皆是景... 图①为崇文桥畔 夜色流彩图②为锦绣岚州 全景如画图③为蛤蟆神露营基地 绿野星帐图④为岚城水库 云卧平...
烟台山灯塔建成发光120周年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于洋 通讯员 张嘉铭为纪念烟台山灯塔建成120周年,7月24日,北海航海...
下水摸鱼、篝火打跳嗨不停!暑期... 云南省马关县腊科村紧邻中越边境,属于国家级传统村落,堪称彝族文化活态博物馆。暑假期间,当地别具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