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黄果树大瀑布,奔腾咆哮,水雾升腾,一如既往地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个被语文课本“种草”的宝藏景点,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亚洲最大的瀑布之一,高77.8米,宽101米。瀑布所在的河流——白水河,在流经此处时骤然跌落,形成气势磅礴的水帘。夏季丰水期,奔腾的河水从悬崖倾泻而下,声如雷鸣,水雾弥漫,宛如“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
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历至此,并在《徐霞客游记》中赞叹:“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这一描述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黄果树瀑布最经典的文化注脚。
除了主瀑布,黄果树景区还分布着多个风格迥异的瀑布和喀斯特地貌景观,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最大的瀑布群”。其中,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也是《西游记》片尾曲的取景地,水流平缓时如银缎铺展,洪水期则气势恢宏。
黄果树景区如何用一场精彩的“三级跳”,完成从单一观瀑到沉浸体验的华丽蜕变,从而破解传统景区“留客难”的困局?
第一跳:
从“惊鸿一瞥”到“舒适畅游”
用智慧化打通留客基础关
曾几何时,黄果树的“留客”短板显而易见:旺季动辄数小时的排队、模糊的路线指引、拥堵的观光车调度,让多数游客把行程压缩成“打卡大瀑布+匆匆离去”的半日游。那时的景区,虽坐拥亚洲第一大瀑布的天然禀赋,却因体验痛点制约了留客能力。
破局的第一步,始于智慧化引擎的启动。2013年起,景区以“让游客把时间花在风景上”为目标,逐步建成“一个中心+四个平台”的智慧旅游体系。
“为优化游客体验,我们推行了智慧化管理:支持‘安旅通’小程序提前预约分时段门票或现场自助机购取票,结合人脸识别入园及观光车智能调度实现客流精准分流。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实时监测客流,动态调整措施,确保游览顺畅。”安顺旅游集团营销中心副经理沈忱告诉记者。
现在,原本“看完主瀑就走”的游客,开始主动走进天星桥的水上石林,或是驻足陡坡塘感受《西游记》的回忆杀。这一跳,让景区从“留不住客”迈向“能留住客”的基础关。
同时,为应对游客量的持续“井喷”,黄果树旅游区还在主干道沿线、票务大厅、景区出入口等人流密集场所,共设置29个志愿服务点,安排志愿者开展路线指引、信息咨询、交通疏导等服务工作。
第二跳:
从“一日观光”到“多业态体验”
以产品创新延长留客时间线
“白天看瀑布,晚上睡酒店。”这曾是黄果树游客的常规选择。但景区深知,若想让游客从“一日游”变成“两日游”,必须突破“观瀑”的单一业态,构建“可玩、可学、可体验”的产品矩阵。
2021年,搭乘“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春风,景区推出的“夜游黄果树”,成为撬动留客时间的关键支点。作为全国首个5A级自然峡谷沉浸式夜游项目,它让大瀑布在夜幕中变身为“天然剧场”:灯光勾勒出瀑布的磅礴轮廓,全息投影在水雾中演绎亿年地质演变,苗族古歌与水声交织成听觉盛宴。当游客沿着栈道穿行,时而被“银河倾泻”的光影包围,时而与传说中的“山神”隔空对话——这场6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景区营业时间延长至22点,更直接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大幅提升。
“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我们还打造了全国首个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沉浸式夜游项目《再回西游》。同时上线智慧导览系统,推出VR观瀑、元宇宙体验馆等数字化项目。”沈忱表示,这些举措有效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景区连续两年游客接待量均突破500万人次,居全国自然景观类景区首位。
黄果树不断推陈出新,推进“旅游+”深度融合,让“留客”有了新内涵。景区通过打造桥旅融合新名片、培育研学融合新路径,整合辖区内桥梁文化、自然风光、非遗等优势资源,持续开发极限运动项目、打造研学基地。据统计,2024年以来,极限运动接待游客量12万人次,研学基地吸引10余个省份、60余个国家4万余人次前来开展研学旅游。
“以前是瀑布看完,行程结束,现在夜游、研学、非遗体验排满两天都不够。”第二次来访的重庆游客张先生的感慨,正是第二跳的成果:景区通过产品创新,将游客停留时间从平均4小时延长至1.5天,实现了从“能留住客”到“愿意多停留”的跨越。
第三跳:
从“停留消费”到“情感认同”
用生态文化筑就留客长效力
留客的最高境界,是让游客从“来过”变成“还想再来”。黄果树的第三跳,以“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为核心,在保护中挖掘价值,让景区成为值得反复体验的生活空间。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留客的基础。景区严格执行每日3万人次限流,上游实施退耕还林保持水源稳定,景区内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观光车全部替换为新能源车型。如今的黄果树,瀑布水量常年稳定,周边森林覆盖率达80%,猕猴、白鹭等野生动物频繁现身。
文化深挖则让情感联结更持久。景区将徐霞客游记、苗族“白水女神”传说等融入景观:在观瀑台设置《徐霞客游记》节选石刻,在夜游项目中演绎“女神化瀑”的故事,开发“黄果树礼物”文创——以银链坠潭瀑布为原型的书签、印着布依族纹样的丝巾,让游客能带走“看得见的记忆”。
周边配套的升级更强化了“慢游”体验。景区打造“瀑乡美食街”,聚集安顺裹卷、镇宁波波糖等特色小吃;民宿集群保留布依族石板房风格,推窗可见瀑布水雾;周末举办的“瀑下音乐会”,让游客在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中放松身心。
上游观察》》
万古奔流的黄果树瀑布,见证着自然造化的永恒。今日的黄果树景区,成功跳出了传统观光模式的桎梏,开辟出一条内涵式增长的新路径。它的“留客三级跳”,本质是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以智慧化解决“游得顺”,以产品创新解决“玩得好”,以生态文化解决“记得住”。
如今的黄果树,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文旅融合的样板,它的蜕变印证着:真正的旅游魅力,从来不止于初见的惊艳,更在于让人愿意一再奔赴的长久吸引力。
上游新闻记者 蓝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