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情绪时,小孩子还不懂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又无法被大人理解时就会突然发脾气。作为家长,需要了解这一点,并尝试去读懂孩子的情绪。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在饿了或尿布湿了感觉难受的时候,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适,这时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弄懂孩子哭声表达的意思,孩子很快就会止住哭泣,并露出满足的神情;但如果家长没有弄懂,或者忙于别的事情无法及时响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往往会越哭越厉害,很难哄住,甚至到最后已经哭不动了,但同时孩子的心灵却也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家长要及时识别并响应孩子的情绪。
尤其是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薄弱时,他们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发脾气、摔东西之类的行为很容易被家长识别出来,然如果孩子只是闷闷不乐地悄悄躲进自己的房间,那么家长就不能很容易地识别出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而且如果孩子的性格偏内向的话,则相对开朗的孩子更不善于变大自己的感情,这就需要家长的更用心的观察。
孩子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家长往往只看到表面的行为,而往往意识不到这种行为背后的情绪。比如孩子不开心,家长设法哄孩子,刚把玩具递到孩子手里,孩子就立即把玩具摔了,这时多数家长的反应可能就是怒火中烧,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而难以冷静地想想孩子这么做背后的情绪反应。
这就首先要求家长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轻易生气,并且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孩子行为反映出的情绪波动。
上一篇:谁知道这首歌是什么
下一篇:剪刀石头布打一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