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去陕西各个县旅游,我还是很喜欢去当地博物馆逛逛的。
虽然大多数县级博物馆面积都比较小,也没啥精品文物(即便当地出土过好东西也都上交了不是),但能串联起整个县域的历史文化脉络,多少还是有些收获的。
不过,陕西的县级博物馆里也有“高手”!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小渔就和大家一起去逛逛这座很容易被错过的宝藏博物馆——城固县博物馆。
去城固县的第一站,我们直奔张骞纪念馆。
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城固县博物馆和张骞纪念馆挨着,共用一个景区大门。估计就是前几年张骞墓“申遗”,顺便建了这座新博物馆。
原本想着小逛一下,没想到,这座县级博物馆却让我们很惊喜。
城固县博物馆的外表就很恢弘,屋顶是流线型设计(文中首图),因为面积比较大,站在地面上是看不清全貌的。
我很想知道这座建筑本身长啥样,不过可惜张骞纪念馆这一带是禁飞区,无法航拍。
走进博物馆,第一感觉就是:这展陈、这陈列、这设计,哪像个县级博物馆啊!
官方资料显示,城固县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6336平方米,总投资八千万元。其馆藏文物4100余件(组),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38件(套)。目前,它也是座国家二级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分为5大主题展,分别为:汉上名城—城固、叩古宝山、城固出土青铜器、两汉城固历史文化和西北联大在城固。
没想到城固县博物馆里面这么大,因为行程紧凑,我们便询问工作人员有哪些必看的镇馆之宝。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就重点去看青铜器展厅吧!
这不逛还真不知道,城固县博物馆里的青铜器,真让人大开眼界!
这批青铜器,甚至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城洋青铜器群。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汉中城固县和洋县出土的一批商代青铜器,因其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文化内涵独特而备受关注。其文化特性至今仍未在学术界形成共识,它们和殷墟、三星堆、盘龙城等同期青铜器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特征,让人浮想联翩。
兽面纹铜方罍,酒器。国家一级文物,城固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件青铜器纹饰非常精美,整体来看,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方罍形制几乎是一样的。
城洋青铜群出土了很多面具,其中铜人面具21件,铜兽面首27件。城固县博物馆内均有展示。
它们和三星堆出土的铜面具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神秘的渊源关系。
博物馆内还展出了两类青铜器文物:镰刀器和青铜泡。
这两类青铜器器物仅在汉中城(固)洋(县)地区出土过,而它们究竟是干什么用的,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城固博物馆内也有自己的青铜树,是不是也有点眼熟,让人联想到三星堆的青铜树。
这些数量丰富、制作精美的青铜器从哪里来,它们的主人是谁,直到现在依然是未知。或许某一天,我们能够等来“真相”吧!
有机会来城固,记得来这座宝藏博物馆看看吧!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陕西汉中城固县张骞墓·城固县博物馆
门票:旺季30元(门票是包括博物馆和张骞墓的)
交通:自驾游直接导航即可,门口停车场免费。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