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见丨读懂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背后的舆论期待 桂林旅游业最新现状 桂林旅游业要闻
迪丽瓦拉
2025-04-21 17:36:22
0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话让桂林成为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但谁曾想,如今负责桂林核心景区运营的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自2020年以来竟累计亏损近10亿元,2024年也是再度陷入亏损泥潭。

本应是人间胜景,如今却累计亏损10亿,令人唏嘘之外,也引发舆论的讨论和质疑。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大数据舆情云平台显示,网络上关于“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的讨论中,质疑批评的敏感信息占比高达95%以上,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其传播特征致使该舆情信息扩散速度快、范围较广。舆论质疑主要集中在对强制消费、宰客等负面问题的批评,桂林从“山水甲天下”到“踩坑集散地”的惋惜,以及对桂林重回“山水顶流”的热切期待。


虽然景美,但真诚才能抓住人心。近年来,桂林市旅游业口碑呈现撕裂态势:众多游客对桂林的自然风光赞誉有加的同时,强制消费、宰客现象、配套服务不完善等负面问题却在损害着游客的旅游体验与当地的市场口碑。

有关桂林旅游的负面舆情在网络上时有发生。近期,“网民反映被村民索要5元停车费”事件登上新闻热搜。在某旅游投诉平台上,“桂林宰客”相关词条下有超2万条留言,甚至还有网友发出了“阳朔,除了风景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的感慨。这些负面舆情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让桂林旅游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品牌形象一旦被损毁,势必带来信任危机,重塑和扭转品牌形象却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反观近期爆火的旅游城市,从进淄赶烤、哈尔滨出圈、到天水麻辣烫爆火,无一不是凭借热情好客,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而圈粉无数。金杯银杯不如游客口碑,期待桂林多加修炼“内功”:挖掘地方特色,做好配套和服务,强化情感体验,最终才能留住游客。

再美的山水,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表达方式。创新,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同样重要。桂林旅游的“家底”不可谓不丰厚,“桂林山水”这一金字招牌也曾吸引无数游客。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体验经济取代观光经济,躺在“甲天下”功劳簿上的桂林,被市场狠狠地上了一课。

当贵州推出“旅游警察”24小时维权、成都打造“沉浸式景区”引流时,桂林的旅游产品仍是二十年前主打的“山水观光游”。当年轻人追捧Citywalk、露营、非遗体验等新业态时,桂林的多数旅行社仍在推销“阳朔一日游+漓江乘船”的老路线。创新产品的停滞,让桂林旅游与游客需求之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除此之外,各类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而桂林当地却仍在单纯依赖景区门票收入,显然这已难以持续。同样是老牌旅游城市的西安,通过打造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创新文旅项目,成功塑造了新的旅游吸引力。

游客会用真实体验“打分”,美丽风景如何留住游客的心?桂林需要创新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如深度挖掘刘三姐文化等本土元素,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利用喀斯特地貌特点,发展地质研学旅游;结合壮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打造沉浸式民俗体验等。守护桂林山水的“诗意内核” 就要以创新思维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让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魅力。


舆论还期待桂林旅游从“观看”转向“体验”。桂林部分景区因在游览体验优化方面存在不足,已成为舆论场中屡被吐槽的焦点。例如,桂林火车站直至2023年才在舆论压力下启动出站扶梯安装工程,许多景区导游至今仍采用大喇叭讲解,漓江游船购票仍需前往水运中心购买纸质船票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成为舆论场中的槽点,继而成为桂林旅游的“黑点”。

此外,现代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看山看水”,他们追求的是沉浸式、体验式的深度旅游。桂林旅游产品仍停留在观光层面,未能跟上这一转变,难以满足当代游客对互动性、参与性的需求,要知道,游客追寻的从来不只是单一的奇峰异水,更是一份“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体验感。当下的旅游已经不是曾经的旅游,更多地要从内容上深度挖掘,从体验上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在新的发展阶段下获取游客的接纳。

如今的桂林,急需一场从内到外的“生态修复”:告别短视的商业收割,重建旅游服务的诚信体系;跳出“吃老本”的舒适区,用创新激活山水之外的文化内涵。让桂林旅游再次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你还会给桂林一次机会吗?(文/林月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丰富多彩!“5.19中国旅游日... 2025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值此“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于5月19...
感受今日“霞客精神”(边城见闻...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李茂颖 屈 佩 徐霞客当年住过的李家大院老宅内景。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李孔正在...
打造更有看头的博物馆(国际视点... 本报记者  黄培昭  孙广勇  张慧中 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已基本完成修订《...
爱上海|满园浪漫惹人醉 上海薰... 2025年上海薰衣草节正式开幕,有近7万株普罗旺斯薰衣草,31000㎡紫色花海的上海薰衣草公园迎来盛...
“空无一物”的展厅,靠什么吸引...   新华社南宁5月18日电(记者陈露缘、赵欢)在48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没有一件“展品”,却吸引了不...
25条绝美路线!昆明周边一日、... 5月的昆明漫天紫色的蓝花楹吸引无数游人滇池沿岸的百草村犹如一颗遗世明珠图源:青春西山澄江星空小镇充满...
诗意中国丨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  位于安...
到西域爬山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是... 其实我非常怀念在219国道新疆段的摩旅,因为一路过来,大部分时候人车都非常罕见,那是种能让人感觉无比...
魅力山乡|种子博物馆的乡村文旅... 种子博物馆位于海南定安县富文镇九所村是当地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项目馆内收藏了800多种植物种子和标本该...
全国主流媒体总编行:从脚下到云... 媒体团步入天一阁从月湖畔天一阁的墨香氤氲,到鼓楼城墙下的市井烟火;从东钱湖畔的艺术地标,到宁海茶山间...
“熊猫专列·成都号”迎首发:5...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周彬5月18日下午3点,乘坐“熊猫专列·成都号”首发列车的旅客陆续抵达成都安靖站...
国际博物馆日 在成都自然博物馆...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一幅幅精美的水粉画,展现出大熊猫憨厚可爱的神态;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捕捉...
成飞公园歼10C引万人打卡 巴...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摄影报道近日,位于成都青羊区黄田坝的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成飞公园)...
上海全新文艺圣地对公众开放啦!... 喜报喜报!西岸大剧院对公众开放啦!魔都又添一处欣赏黄浦江风景的绝佳打卡地。不光能多角度、无遮挡看江景...
免票!半价!5·19中国旅游日... 大象新闻·河南交通广播记者 许婷今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记者从多地文旅部门获悉,河南...
樱桃红了,来露营吧!嘉定菊园百... 5月18日,“樱趣漫夏 潮野露营”菊园百果园樱桃文化节开幕,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五月中旬是本地樱桃...
环城泉水绿道|开启泉水博物馆的...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8日讯初夏时节,绿意盎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
福州:背格言免门票 跟着小讲解...   作为福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文化活动之一,首场背格言免门票活动1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游客在5分钟...
“非遗+生态+文旅”为乡村振兴...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这个夏天,如何沉浸游玩乡村原生态美景呢?在安徽黄山,那里的古村落与独特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