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大桥与“天空之桥”服务区(航拍) 黎敬程 摄
当前,贵州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交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新风采。
“十四五”以来,贵州秉持“交通为旅游赋能、旅游为交通增值”的发展理念,在层峦叠嶂间织就一张“快进”交通网络,更将交通脉络与旅游基因相融,推动桥旅、路旅、航旅协同发展,一幅交旅融合的壮美画卷在黔山秀水间徐徐展开。
以桥为媒,书写山地旅游新范式
截至目前,贵州省已建成各类桥梁超3万座,已建和在建的桥梁超过5400公里,包括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以及在建的花江峡谷大桥、安盘高速天门特大桥,“桥见贵州”成为闪亮名片。
这些横跨深谷的“云端虹桥”,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坝陵河大桥、平塘大桥、花江峡谷大桥等,正通过景观提升与业态创新,实现从“远观打卡”到“沉浸体验”的跃升。它们正成为集观光、研学、极限运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空间。如平塘大桥融合天文主题,打造了“天空之桥”服务区,内设桥梁博物馆、天文观测台,让游客在科技与自然交融中感受宇宙的浩瀚;即将于2025年9月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以“桥遇三叠纪 云渡古海洋”为主题,规划建设桥梁观光、高空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桥旅综合体,联动黄果树、龙宫、双乳峰等景区,形成“一小时旅游圈”。
“我们将交通工程与文化、旅游、生态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桥旅融合’发展路径。”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许湘华表示。目前,坝陵河大桥与平塘大桥年接待游客均超百万人次,“桥梁变景区”已显现出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以路为轴,促进沿线产业新发展
贵州公路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铁路达4256公里,其中高铁1808公里,即将实现“市市通高铁”。一条条道路如毛细血管般延伸,串联起自然奇观、民族村寨与乡村产业。
“贵州因地制宜打造旅游风景道、精品旅游线路和‘交通+’多产业融合新型服务区,深化产业联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黄强说,湄潭27°茶海路以“茶旅融合”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串起侗寨苗乡,成为全球减贫典范;围绕“村超”“村BA”等热点,贵州正加快建设“多彩贵州1号旅游公路”,年内将再建成1000公里美丽农村路,让公路成为乡村致富的“幸福路”。
同时,“小车小团”运游融合品牌在贵州落地生根。通过旅行社与包车企业合作,游客可实现“大小交通无缝衔接”,省去繁琐的转车流程。2024年至今年6月,全省完成小车小团包车订单11万单,灵活的出行方式让游客畅游黔地山水。
以“精”为翼,激发交旅融合新动能
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贵州以“精美开发、精细拓展、精致服务”推动交旅融合提质升级,催生一批新业态、新场景。
依托独特资源,贵州打造“桥见贵州”研学品牌,将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等转化为文旅名片。坝陵河桥梁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研学基地,已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目前,贵州正加快建设国际研学交流中心、户外亲子营地,构建“桥见贵州”研学旅行综合服务平台,使其成为“多彩贵州”文旅体系中的亮眼名片。
“我们充分发挥高速公路路网、贵州交旅运营服务平台等优势,助力全省‘小车小团’业态加快发展。”贵州高速集团副总经理杨光勇表示,他们创新打造的“贵高速·VIP小车小团”运游融合产品整合OTA平台与旅行社资源,与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共建专属服务中心,前置票务服务、优化核验流程,并联动服务区、加油站、民宿推出优惠礼包,提升游客获得感。
此外,贵州以“交通+”模式激活低空经济、演艺经济与赛事经济,培育交旅融合新业态。依托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等资源,推出商业蹦极、高空秋千、空中漫步等极限项目,举办9届国际低空跳伞邀请赛,全国综合格斗冠军联赛等赛事相继落地,让“跟着赛事去旅行”更加便捷。
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贵州正构建“一核引领、三带协同、多网联动”格局,强化贵阳—贵安核心枢纽辐射力,打造东西贯通、南北互联的旅游大通道。通过加密旅游直通车、推广“小车小团”、完善“支支串飞”接驳等举措,全面提升景区“最后一公里”服务品质,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交通支撑。
天堑变通途,通途变风景。贵州正以交通为笔,山水为卷,书写交旅融合的精彩篇章,让八方游客在“山地公园省”中尽享诗与远方。
2025年8月5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贵州:通途即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