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美媒《旅行与旅游世界》杂志盛赞中国旅居,云南凭借气候适应性与可持续度假优势成为首选。其实,云南不仅是成年人旅居的向往之地,它亦是孩子欢乐的王国。暑期,带着孩子来22℃的云南旅居:清晨采菌,午间听蝉,傍晚看云,夜里观星;课堂延伸至山间、田埂、文化馆,课本是会呼吸的野花,老师是讲着神话的山风;孩子们放下书包,在天地间撒欢奔跑,把彩虹装进玻璃瓶,把山歌刻进童年……
即日起,跟随小编一起看“带着娃到22℃的云南旅居”系列,带您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享避暑旅居与亲子之乐。
当微风吹动周城村的扎染布幔
当建水的陶泥在晨光中苏醒
当甲马雕版的木屑轻轻扬起
这些散落在街巷里的印记
让恬静淡雅的生活
瞬间有了文化的温度
这个暑期
与其带着孩子在景点间奔忙打卡
不如带他们来云南
在温润的气候里放慢脚步
轻松闲适地开启一段
非遗浸润的深度旅居
让孩子穿越时光
静静地触摸岁月的印记
感受文化、感受生活
秀丽如画的苍山洱海,弦歌不辍的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不错的旅居之地。温柔的大理不仅有治愈成年人心灵的良药,也藏着孩子喜爱的精神原野。
周城村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里游客正在进行扎染体验。李丽摄
大理周城村的白族院落里,染坊里不乏工人忙碌的身影,扎染,这种以板蓝根为墨、针线为笔的古老技艺,如今正在成为亲子游的活态教材。
随便走进一家工坊,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在设计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抽象图形,投入靛蓝染缸,一瞬间“魔法”悄然发生——原本翠绿的汁液在氧化中沉淀为深邃的蓝色。当拆开绳结时,留白处绽开的冰裂纹如同苍山雪峰在布帛上投下的影子,这是扎染生生不息的创新力。
与天空交相辉映的染布。高吴双孙欣玥摄
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手工体验,孩子们在这里触摸人类的智慧,感知自然馈赠与匠心传承。而亲手创造的惊喜图案,让抽象的文化基因变得具象化了,幼小的心灵因文化、创新变得充满力量。
穿行于大理的青石板巷,总能遇见孩子举着刚拓印的甲马版画欢呼雀跃。这些木刻神像,如今以萌趣形象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瓦猫盘踞屋脊、金蟾口衔铜钱、本主骑龙巡海……白族人的自然崇拜与生活哲学,在刀锋起落间变得可触可感。
甲马作品。李丽摄
“下刀要稳,心要静”,在喜洲镇的白族甲马传习馆,白族甲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瑞龙将雕刀交到孩子手中时耐心地叮嘱。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在梨木上刻下了第一道曲线。木屑轻轻飞扬间,图案渐显神韵,当沾满烟墨的棕刷在雕版上均匀滚过,覆上土纸轻拓,墨汁渗入纸背肌理,揭纸的刹那,门神坚毅的眉眼便在纸上清晰显现。
张瑞龙正在讲解甲马技艺。李丽摄
这份亲手完成的艺术品,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珍视,归家后贴在书房门楣的甲马画,将成为孩子旅居生活中难忘的手工作品。
蝴蝶、梯田、紫陶、过桥米线、烧豆腐、草芽……提到红河的好,就有数不清的词汇。这些词汇里,或诗意、或烟火,都有情的意趣,家的味道。带着孩子一起在这里小住一段时间,晨起时在院子里种上自己喜爱的花草,午后亲子共同跟着匠人学习一门传统手艺……日子悠然自得却又充实。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古城的很多工作室里,不乏父母带着孩子专注揉捏陶泥的身影。
学生正在学习雕刻。黄兴能摄
拉坯机旋转的圆盘上,小手与陶泥展开博弈。泥团在指尖忽而坍塌忽而隆起,历经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型的陶杯,让孩子欢呼雀跃如获至宝。
更精妙的体验在于“阴刻阳填”——用钢针在泥坯上刻出纹样,再以彩泥填充打磨。当残帖、山水、虫鸟、梯田、人物等图案在陶器上渐次浮现,这份千年的技艺便在孩子们中间完成了一次传承。
建水古城的紫陶店里,游客正在体验紫陶的拉坯制作过程。黄兴能摄
窑火起时,是传承,也是新生。开窑时刻,那份期待将达到顶峰——之前雕刻的竹藤、草木……被窑火固定下来,此时此刻,每件作品各有千秋,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珍贵的艺术孤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充满梦幻的地方,在这里,大象、王莲、热带雨林……总能和家人们撞个满怀,家庭旅居的清单里从不缺少新奇的体验。
孩子们在学习傣纸制作。勐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勐混镇曼召村——这个被构树环绕的傣族村落,旅居不仅是换个地方生活,更是让千年傣纸技艺成为孩子触手可及的日常。
走进曼召村,湿润的空气中飘着草木清香,远处传来阵阵捣浆声,在村里的研学基地,学生们围着老师,好奇地观察学习傣纸的制作过程。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的小手在纱网上均匀铺开絮状纤维。午后的时光在纸艺创意中流淌,把新抄的湿纸坯铺在阳台,配上孩子们喜欢的花朵树叶,待炽烈的阳光将纸页晒干,这些独一无二的花草纸便化作书签、灯罩、小扇,这些非遗记忆随习习凉风流转到居所的各个角落。
傣纸作品。勐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夜晚,当夜灯透过手作纸灯罩,在竹楼墙面投下斑驳叶影,孩子的欢呼不绝于耳:“妈妈,我们的灯会呼吸!”这就是这场旅居最珍贵的礼物——让孩子看见古法如何在现代生活中长出新的枝丫——就像院角那棵构树,生生不息,绿意盎然。
来云南旅居、遛娃
“非遗即日常”的浸润式体验
已成云南旅居的馈赠
那些蓝靛的斑痕
陶泥的指纹
木刻的刀迹
是孩子们生命底片上
快乐成长中的花火
更是他们永不褪色的记忆
而这份鲜活的文化记忆
终将成为他们童年里最亮的光
这个夏天
即刻出发,旅居云南
尽情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
清凉夏日诗篇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