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什么意思?
这是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内容,“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听言动,即事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意思是你的眼睛受心的控制,你未看那朵花时,你的心在花身上就没有动,于是它和你的心一样,都处于沉寂状态,由此可知,花不在你的心外,因为它和你心的节奏是一起的;当你来看它时,你的心在它身上,你的心动了,而花也映入你的眼,所以它的颜色和你的心一样,都鲜艳、动了起来。
存在是客观的,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则由人来赋予。如山中的花,只有你来看时,此花才与你的心发生关联,心赋予了花以意义和价值。
这句话的前文是有人问王阳明,王阳明这样回答,他的意思是你和花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从主观的角度来说,你和花只有当你在意的时候对你个人而言才有存在的意义,世界上有这么多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对你而言他们有什么意义呢?那就是当你在意你所看到的事物时你所看到的对你才有意义,是你赋予了它对你的意义。你觉得他鲜艳,那么他就是鲜艳的,你看过没有在意有这么朵花那么他对你而言就是不存在的没有意义的。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晚年爱越城东南二十里之会稽山阳明洞,筑室以居,自号阳明子,学者乃称阳明先生。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
我的理解是这样:你没有看这朵花时,这花就和你的心一样是平寂得像是没有存在过一样。当你来看它时,它的颜色才在这时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的面前。这样便知道这朵花并不是独立于你的意识而存在的。王阳明(即王守仁)就是以花为例,说明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意识,物质无从存在,物质是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这花就是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它不在人的心外,而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即心,心中不想,它就不存在,你不看,就没有这朵花。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