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之间的距离是如何测算的?有哪些手段?
迪丽瓦拉
2025-07-04 13:37:18
0次
星系之间的距离是如何测算的?有哪些手段?
三角视差:
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并不容易。天文学家根据距离将要测量的物体分为几个等级。对于离我们更近的物体,它们的距离不超过100光年(1光年=9.46?1012公里)。天文学家用三角视差法测量他们的距离。三角视差法是将被测天体置于超三角形的顶点。地球绕太阳轨道直径的两端是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通过测量从地球到该天体的视角,然后测量地球绕太阳轨道的已知直径,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公式计算出该天体到我们的距离。对于一个遥远的物体,我们不能用三角视差法测量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它们的视差在地球上已经无法精确测量。
可以通过激光的方式来进行测算。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激光来进行测算,通过雷达进行测算,通过实地测量进行测算,通过光年进行测算,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来星系之间的距离。
当地球自转时,接近地球的恒星的位置总是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遥远的恒星似乎离地球很远。利用这个原理,天文学家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恒星之间的距离。例如,有一条线叫AB,我们称之为基线。基线越长,可测量的距离就越远。
光标。通过两个光标的测算可以得出星系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测算数据才是最准确的,会更好的得知星系的距离。
相关内容